2024年以来,湖北省武穴市始终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实施“五大行动”,坚持不懈筑堡垒、强队伍、夯基础、提能力,以组织振兴夯实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思想淬炼行动,锤炼过硬本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综合用好主体班、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等载体,集中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班4期,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围绕当好黄冈“三个排头兵”,出台《“转变工作作风·争当优秀干部”活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思想教育大提升、作风转变大讨论、业务提升大培训、歪风邪气大整治、综合评价大体检”专项活动,推动干部在支点建设中担当有为、善作善为。健全基本培训机制,采取“主会场+分会场”集中培训方式,组织开展村干部、农村党员等培训班次11期,培训人数1万余人次。创新党员教育载体,深化“党课开讲啦”“学习在线”品牌,创新开设“青苗足迹”“红色头雁”等特色栏目,拍摄党员宣教片28部,其中《回乡偶记》获第十七届(中国)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社会单元故事片作品奖,入围第四届美丽乡村国际影像节。
实施并村连心行动,筑牢战斗堡垒。持续做好行政村合并“后半篇文章”,把做实新村融合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切实筑牢村级战斗堡垒。组织开展4次座谈会、3轮合并村全覆盖调研,梳理问题187条,对症施治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合并村全面融合的若干措施》硬“十八条”,加快推进合并村组织融合、治理融合、发展融合、文化融合。开展财务合并试点,推动合并村财务管理一本账、财务审批一支笔。统筹整合各类资金4000万元用于支持合并村建设,解决合并村反映强烈、群众要求迫切的民生问题146件。将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新村融合重要指标,推动合并村发展村级特色产业项目86个,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优化调整村民小组115个,稳慎消化合并村超额职数44人,消化率达35.2%,力争今年消化率达60%。
实施雏雁培育行动,壮大先锋队伍。持续推进雏雁培育三年行动,深化“一派两聘”,利用节假日外出人员返乡契机,摸排各类人才1165人。开展乡情恳谈会300余场次,聘请名誉书记、发展顾问45人,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577人。开展导师帮带行动,从乡镇班子、镇直单位负责人、“双好双强”型村书记中择优推选100余名导师,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组织后备力量到周边县市、黄石等地学习交流200余人次。创新头雁“公开选引、驻村派引,跨村任职、跟岗锻炼”等选育机制,遴选22名后备力量到镇街机关跟班锻炼,拟派14名机关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兼任村党组织书记。出台《村(社区)干部工作报酬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进村跟岗锻炼后备力量待遇,强化后备力量保障。加大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招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2024年面向村书记招考2名公务员,8名村书记享受副科级生活津贴,有效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
实施百村提升行动,厚植发展优势。持续推进集体经济“百村提升”攻坚行动,推动10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清零,集体经济达20万元村占比达40%,集体经济过50万元的村占比15.8%。推进农村“三资”监管平台建设,以大数据赋能“三资”监管提质增效,清理不规范资产资源合同1979份,增加合同收入2525万元,实现所有村非经营性债务清零,助力集体经济发展“轻装上阵”。将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建设重要指标,每年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补,推动发展村级特色集体经济项目368个,农村“三资”监管、新型集体经济“联农带农”等做法被全省推广。开展党员“创新创业、带头带领致富”活动,培育党员带富先锋100余名,带动15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实施后进整顿行动,提升治理效能。扎实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履职评估和届中分析,结合各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千万工程”实施推进等,摸排“十类”重点村(社区)173个,梳理重点村21个并实行提级管理。建立组织部班子成员包镇联村机制,组建专班开展“村村走遍”调研,结合“过筛体检”联审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2人,梳理问题清单108个。对21个不胜任不称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选优配强(含书记空缺村),目前已调整7人,正在对14个不胜任不称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依托农村“三资”监管平台,以村为治理单元,推动“四议两公开”流程化、在线化,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实现线上民主决策、实施、公示全过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中共武穴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