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北京中轴线上的百年安徽会馆内檀板悠扬、水袖翩跹,一场以"和京剧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为主题的京剧艺术雅集在此举办。活动由一级演员黄梅发起,北京九龙冠文化有限公司主办,安徽会馆承办,成都市俐礼教育、保定市文化艺术促进会协办,携手国家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及北京、四川等多地艺术名家、学者,共同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盛宴。
百年戏台鸣新韵
始建于清代的安徽会馆戏楼,曾见证京剧艺术鼎盛时期的辉煌。如今,这座镌刻历史的老戏台再度焕发生机。活动当天,来自国家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梅花戏语课堂、龙珠社、成都市俐礼教育的演员轮番登台献唱、献舞、朗诵经典剧目,黄梅以“怜香伴”、“唱支山歌给党听”、“乱云飞”选段致敬经典,其刚健婉转的唱腔令观众动容。现场还通过京剧文化讲解、脸谱绘制讲解、学习身段表演等互动环节,带领观众深入体验行当特色与程式之美。来自北京、成都的"京剧小票友"表演的《思凡》、《定军山》、诗朗诵《为人民服务》、戏曲舞蹈《梨花颂》等选段,更以稚嫩童声传递出国粹艺术代际传承的活力。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破立之间见传承
"京剧的圆融之道,在于守正不守旧、创新不失根。"黄梅谈及艺术传承时,目光灼灼。她强调,青年演员应避免"为美而美"的形式化表达,需深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让每个角色都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这种理念在中国戏曲学院学生代表演出的《状元媒》、《天女散花》中得到体现——传统唱腔与现代舞台语汇的结合,展现出古老艺术的时代张力。
虚实交响焕新声
"原来京剧的虚拟表演能激发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一位从外地赶来且首次接触京剧的观众感慨。"在百年戏楼触摸京剧的虚实之美,恰似读懂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一位00后观众在青砖黛瓦间对记者说,"我们这代人要用'慢功夫'品咂传统精髓,用'新视角'激活文化血脉。当青春脉搏与千年雅韵同频,便是对时代最好的拥抱——既能在唱念做打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脊梁,更能在守正创新中走出文化自信的青春步伐。"正如会馆雕梁间斑驳的彩绘与台下闪烁的手机灯光相映成趣,这场雅集既延续着中华戏曲的文化基因,更搭建起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桥梁。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活动落幕时,黄梅与演员们以《杜鹃山》集体谢幕。清音绕梁中,百年戏台宛如时空纽带,连缀着京剧艺术的过去与未来。此次活动受到首都地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好评,名家评议较高。据悉,主办方将持续推出系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国粹艺术在创新传承中绽放恒久魅力。
守正创新、谱写京剧青衣艺术新篇——黄梅简介
黄梅,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师从谢锐青,王小蓉,蔡英莲,沈世华,蔡瑶铣等前辈艺术家。
从艺数十载,黄梅形成独特艺术理念,既深研流派精髓,又突破传统藩篱,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她大胆创新,将音乐感染力注入京剧经典声腔,运用“气声”技法细腻抒情,增强艺术表现力,让每一个音符都饱含韵味,为京剧艺术传承发展贡献独特力量,展现新时代戏曲人的担当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