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的老街巷里,陕州锣鼓书悠扬、露天电影开场、年轻人拍摄大营麻花,烟火气与青春活力交融,沉寂的老街瞬间焕发出新活力。在三门峡市烟草公司陕州分公司客户服务团队的帮助下,街边烟草零售户的多元化转型实践,成为激活老街经济的关键一环。
文化搭台:老戏台搭出消费新场景
“咚锵咚锵——”农闲时节的老街广场,村委会组织的“乡村大舞台”准时开锣。村民自编的花鼓灯踩着鼓点旋转,台下穿汉服的返乡姑娘举着直播手机,镜头里闪过“朋元便民店”老板老马的摊位:竹筐里的五香瓜子堆成小山,热门香烟摆成“乡村振兴”字样的造型,“观影套餐:买烟送瓜子”的木牌格外醒目。
“以前看戏就是干坐着,现在在老马这儿买包烟、嗑着瓜子,氛围感拉满。”带着孩子看戏的村民李阿姨笑着说。老马的“便民摊”就设在健身器材旁,大人们靠在器械上聊天,孩子们拿着老马送的棒棒糖跑闹,“看戏来包烟,嗑着瓜子乐翻天”成了老街新顺口溜。这背后,是客户经理对活动场景的精准研判——指导老马将公共健身区转化为消费场景,通过亲子赠品策略覆盖家庭客群,单场活动最高带动烟品销量提升40%。
图为朋元便民店。
盛夏夜晚,老槐树下的露天电影开场前,政策宣讲屏上闪过乡村振兴案例,“安后副食店”店主王安后举着“看露天电影,品童年味道”的木牌穿梭人群。店铺改造后的“怀旧小卖部”里,老式铁皮青蛙与玻璃弹珠陈列在烟柜旁,“怀旧观影礼包”将细支烟与果丹皮、辣条组合成“8090回忆杀”,吸引年轻人拍照发圈。“客户经理帮我做了消费画像,发现来看电影的年轻人占比超60%,这才有了怀旧主题的改造思路。”
特产唱戏:烟铺变身乡村好物驿站
秋收后的“农家好物大集”上,“食品销售店”店主小文的摊位成了“网红打卡点”。货架上,张汴柿饼、清泉沟小米等特产按地域分区装在礼盒里整齐排列,每个礼盒旁都有二维码,扫码可看产地故事短视频。“这款云烟配二仙坡苹果,甜香和烟香能调出‘秋天的味道’。”小文熟练地向顾客推荐组合消费,“买烟捎带份香椿酱,炒菜配土鸡蛋,绝了!”
图为农特产品展示柜。
这种“烟品+特产”的销售策略,源自客户经理团队的市场调研。他们发现大集期间30%的顾客有伴手礼需求,便指导小文设计“地域风味组合套餐”:将烟品与特产的风味搭配做成海报,在收银台设置“19.9元换购特产小样”专区。数据显示,大集期间店铺客单价提升25%,带动周边5家农户的特产销量增长。“现在顾客说我们这儿是‘买烟送乡愁’,好多人专门来打卡发朋友圈。”小文指着墙上的“乡村振兴助农示范店”牌匾说。
精准赋能:客户经理的“保姆式”帮扶
在老街焕新的背后,有支穿红马甲的队伍格外醒目——烟草客户经理团队。他们深入街巷,掌握活动日程,分析客群结构,为每家商户建立“消费档案”,利用现代媒介定制策略:
对“朋元便民店”,指导利用活动人流设计“动线营销”,将摊位与健身器材区形成“休憩消费闭环”;
为“安后副食店”策划“怀旧经济”方案,从场景布置到短视频传播提供全流程培训;
帮“食品销售店”对接农户,定制特产礼盒包装,建立“烟铺+农户”的直供链条。
今年以来,团队已组织3场商户培训会,内容涵盖陈列美学、直播技巧、特产选品等,推动老街多家商户从“坐店等客”向“场景运营”转型。
“客户经理团队的做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乡村振兴目标统一,但各商户经营特点迥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销售转型时,必须‘因铺制宜’,实施多元化、定制化策略,避免‘一刀切’推行单一模式。”陕州区烟草主要负责人解释道。
夕阳西下,老街灯火渐明。年轻情侣在“农家好物大集”挑选礼盒,白发老人在健身区悠闲聊天。这条曾繁华的老街,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烟草零售户融合乡土智慧与现代经营,让老烟铺化作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老街新烟火”成为乡村画卷中最暖人的风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