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红色沃土 凝筑革命老区“高铁时代”里程碑

2025年06月30日 23:14:59 中国城市网

image.png

景色旖旎的乌蒙大地沐浴在晨光氤氲下,穿梭而过的复兴号正疾行于山川谷涧中,在这片拥有百年历史的红色革命老区里,名为毕节站的高铁站房正熠熠生辉,它为六百余万毕节市民圆了“高铁始发”梦,自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发送旅客已逾千万人次,于一砖一瓦、一柱一梁间讲述着属于中建交通高铁建设者们的先行故事。

image.png

显飞夺泸定之勇 他们是跑步进场拓新局的“先行者”

2018年1月,身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市颇有几分凛冽,来自中建交通的建设者们正式踏上了这片红色沃土,投身毕节高铁站房的建设。然而,踌躇满志的他们却发现前行之路并不平坦,毕节市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谚语流传,加之施工单位多、现场条件复杂,导致本就极为宝贵的施工场地被进一步压缩,带来了极大的“进场难”问题。与此同时,日常生活及施工用水的问题也迫在眉睫,受当地交通条件与地质条件影响,项目部只能通过打200多米的深井才能取到水,而这种井水含有过多矿物质及泥浆,无法直接使用,“用水难”的问题也成为大家进场时的“头疼源”。此外,图纸深化、物资运输、蚊虫肆虐、供暖用电等问题也接踵而至,成为横在大家心头的一座座“大山”。

“问题再难,能难过万里长征?”在进场工作部署会上,项目经理的这句话深深印在每一名职工心中,以项目部党员先锋岗为首的一批“先行者”主动请缨,直面初次在喀斯特高原上进行施工的种种难题,他们结合图纸优化意见全面开展场地复勘,分班组、按区域逐层抢抓工作节点,仅用了20天时间就完成了近4万平方米的地勘资料更新修订工作;现场作业面交叉频繁,作业空间受限,他们就推出“分区管理+平行施工”模式,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规避各施工流程“打架”的情况,确保施工计划安排合理有效,减少工期延误;现场用水极度困难,他们就采取蓄水沉淀、设置水泵过滤器等方式提供保障,多措并举为现场生产与职工生活提供可靠的净水来源。最终,党员先锋们毫不畏难的勇气迎来了回报,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均妥善进行,确保了工程顺利开工。

image.png

集四渡赤水之智 他们是技术攻坚保履约的“逐风者”

对广大游客而言,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石柱是鬼斧神工,是水光山色,但是对毕节高铁站的建设者们而言,喀斯特地貌下那如同“三明治”一般的岩溶发育层却成了制约工程建设的最大难题之一。由于项目所处的毕节市属于高度发育的岩溶地貌,再加之云贵高原地处横断山脉,地质条件本身就极为复杂,地下岩层分布毫无规律可循,鹰嘴、悬崖、空腔、暗河等随处可见,而不同地质条件下最合适的成桩工艺均有不同,一般的桩基施工方案已无法满足施工需求。然而,工期节点迫在眉睫、现场进度容不得任何耽误,面对如小山一般的地勘报告以及超前地质钻勘探报告,项目青年突击队的技术骨干们果断进行现场测量复勘、全面掌握第一手施工区域地质情况,充分查阅大量成果文献及成功案例,邀请专家进行反复论证研究,最终确定了以冲击钻+旋挖桩+人工挖孔桩同时交错施工的方式。同时,为了确保桩基施工方案能够有效落地,项目青年突击队还积极将“运动战”的灵活变通思维融入施工,逐一确定每根桩基成孔的工艺,确保所有桩基施工都能够“量身裁衣”,全面确保了桩基施工的进度与品质,写下了以技术攻关确保现场履约的生动篇章。

image.png

守横跨雪山之恒 他们是服务民生促发展的“见证者”

“儿子你看,这就是爸爸当年干过的毕节高铁站房。”作为项目“韦收攻坚青年突击队“队长的刘占宗,每年都会带自己的孩子来毕节站房看一次,每每讲起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小故事,他总是收不住自己的话匣子,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历历在目——“说不苦是不可能的,买个东西都要开很久的山路进城,蚊子咬的包三天都消不了肿,一个月里面得有二十天都是阴雨天,身上总是湿漉漉的。”刘占宗如是说,“但是从头到尾,没人怯阵,没人退缩,凭的就是一颗得把活儿干完干好的恒心。”在项目施工的几百个日夜中,“忠诚担当 使命必达”的中国建筑精神是他们始终不变的力量源泉,“品质保障 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是他们勠力攻坚的响亮战鼓,在全体项目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项目部如期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并以过硬的履约品质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这一国家级殊荣以及“贵州省‘黄果树杯’优质工程”“贵州省建筑业绿色示范工程”等一系列荣誉,成为项目部全体建设者最引以为傲的“金招牌”。现如今,源远流长的革命老区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铁时代,不仅让毕节人民迈入了高铁沿线“3小时生活圈”,为数百万外出务工人员免除辗转颠簸之苦,更推动了毕节市融入黔中、成渝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展大局,极大缩短了毕节对外开放的时空距离,使毕节的美食美景得以走出“深闺”,正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里程。

熙熙攘攘的高铁站房,凝聚着建设者们数百个日日夜夜的坚守;盛开绽放的民众笑靥,成为对建设者们最为宝贵的精神回报。中建交通的建设者们,也将从自身做起赓续长征精神,为造福一方民生、投身美丽西部建设不懈努力,用目之所及见证天堑变通途的壮丽景色,用身体力行践行“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的企业品格。(作者:陈虎)


责任编辑:韩利

高铁时代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