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幢街道创新“环保+公益”模式:智能回收变现助力慈善,垃圾分类点亮双份爱心

2025年07月04日 20:15:42

当垃圾分类遇上公益慈善,会产生怎样的暖心火花?6月30日上午,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道用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活动给出答案。在街道环监所与公服办联合主办的“垃圾变宝献爱心,公益循环暖人心”活动中,搭载物联网技术的AI智能回收柜成为“爱心中转站”——干部职工投递的可回收物经系统称重后,不仅自动折算善款捐入海幢街道慈善基金,合作企业还按金额1:1配捐,实现“一份垃圾,双倍爱心”。

图片1.png

科技赋能:扫码即捐的“公益快车道”

活动现场,专业技术人员演示了智能回收箱的“扫码-识别-称重-结算”全流程。这台可精准识别20类可回收物的设备,正是海幢街道“互联网+智能回收”平台的核心载体。宝玉直社区林书记抱着成捆纸皮完成投递后,屏幕立即显示:“本次捐赠金额6.2元,企业配捐6.2元”。“没想到整理办公室废品还能帮到人!”他当即倡议社区党员每周集中投递,让环保习惯与慈善行为形成常态。

在活动现场,另一位身着蓝色工装的环卫工人俯身贴近回收柜屏幕,布满老茧的手指在操作界面上谨慎滑动,屏幕显示捐赠7.8元,围观人群中响起阵阵掌声。这个瞬间生动诠释了广州的城市温度——当智能科技降低了行善门槛,当环保行动转化为切实帮扶,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文明城市的筑造者。那些被阳光晒得黝黑的面庞上绽放的笑容,正是这座城市最珍贵的文明底色。

图片2.png

机制创新:全市首推“双倍爱心”配捐

区别于传统回收活动,本次项目首创“政企联动”配捐模式。作为技术支持的广东万物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承诺,对系统生成的每笔善款进行等额追加。街道城管办小李投递旧衣物后感慨:“以往这些‘鸡肋’物品不是闲置就是丢弃,现在既能减碳又能助人,意义非凡。”据统计,首场活动共回收可回收物174.17公斤,募集善款及配捐合计209元。

透明公益:全流程监管守护善心

“从投递到帮扶,每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街道公服办工作人员强调,慈善基金已建立专项审计制度,所有款项直接进入海珠区慈善会监管账户,并开具正规捐赠票据。该基金此前通过“微心愿”等项目,为独居老人添置家电、助困境学子圆梦校园,此次新增的环保筹款渠道,将进一步扩大帮扶覆盖面。

党建引领:打造基层治理“绿色样本”

这场活动是海幢街道深化“党建+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依托“1+14+N”网格化体系,街道正将垃圾分类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从解决移动投放点选址难题,到开展“学雷锋·促分类”主题党日活动,再到此次公益联动,形成“技术革新-群众参与-社会受益”的良性循环。据悉,该模式将在14个社区推广,通过智能回收箱全覆盖,让300米服务半径内的居民都能便捷参与。


责任编辑:朱兵

慈善公益基金公益企业环保正能量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戴晓军走访慰问社区困难党员

湘西高新区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