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席卷全球。数智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社会治理模式。在这一关键的历史发展阶段,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其战略性、基础性与引领性作用愈发显著。加快构建适应数智化变革的高水平标准体系,不仅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支撑。
筑牢数智根基:标准体系是技术融合与创新突破的“稳定器”
数智技术的核心生命力,体现在其广泛连接和深度协同的特性上。而标准,正是实现不同技术之间互联互通、互认互信的通用语言。统一的数据格式、开放的接口协议、安全的传输规范,这些标准要素为海量信息的自由流动与价值释放扫清障碍,也为不同技术路线的交叉融合、集成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妨试想:若没有统一标准,智能工厂内形态各异的设备如何实现高效协同运转?智慧城市遍布各处的感知系统,又怎样实现信息的共享共用?高水平的标准体系,能够为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迭代升级提供稳定预期,堪称驱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市场的“加速器”。它确保了底层技术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极大地降低了全社会的创新成本与风险,让创新发展行稳致远。
引领产业升级:标准体系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导航仪”
数智化的蓬勃发展,催生出大量新业态、新模式,也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高水平标准体系能够清晰界定技术发展路径、合理设定质量安全门槛、有效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领域,前瞻性地布局标准,本质上就是在抢占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通过标准的引领作用,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引导创新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对于传统产业而言,融合性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则是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的关键杠杆。高水平标准体系通过明确“优”与“先”的定义,成为塑造产业竞争格局、孕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
赋能治理创新:标准体系是护航安全与发展的“压舱石”
进入数智时代,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伦理等新型风险挑战日益严峻。高水平标准体系成为平衡创新发展与安全规范的关键支点。通过建立健全数据分级分类、安全防护、跨境流动等关键标准,能够为数据要素的安全高效流通构筑坚固防线;通过制定算法透明、可解释、公平性等伦理规范,确保技术应用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增进公众对技术的信任。
同时,标准也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有力工具。它为智慧政务、数字社会建设提供了统一的衡量尺度与最佳实践方案,推动治理模式向精准化、协同化、智能化转变,确保数智化发展在安全可控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系统推进:建设高水平标准体系的实践路径
建设适应数智化变革的高水平标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兼具前瞻视野与务实行动。
其一,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将标准体系建设深度融入国家数智化发展战略全局,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联动。着力破除信息孤岛和标准壁垒,构建一个有机衔接、覆盖全面、先进适用的标准网络,实现标准体系的整体效能最大化。
其二,突出创新引领,提升标准的先进性与开放性。建立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快速响应机制,鼓励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及时将先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并积极融入国际标准体系,提升我国在全球数智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其三,注重落地应用,打通标准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加强标准的宣贯、培训和试点示范工作,完善标准符合性检测认证体系。强化标准实施监督与评估反馈机制,确保标准能够切实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应用、市场治理的有效工具。
高水平标准体系是数智时代的通用语言与通行凭证。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我们唯有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具前瞻性的布局、更强大的协同合力,加快建设适应数智化变革的高水平标准体系,才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数智化根基,在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标准力量。(作者系中国城市报副总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