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馨小青无声法援,手语护耆”助残青年志愿服务队,在指导老师杨逐的带领下,再度走进磁建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三千城小区),以“传承非遗油纸伞,爱心相伴暖人心”为题,为听障长者奉上一场沉浸式的非遗雅集。本次活动由冉静祎、李春悦主持。
(图为主持人讲解油纸伞环节)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引导听障老人入座并进行签到。待大家签到完毕后,活动正式开始,为了确保老人们能够充分理解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团队成员精心准备了油纸伞制作的高清视频资料,并让主持人运用手语进行同步讲解。随着视频画面的展开,手语翻译人员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手语表达,将油纸伞的悠久历史渊源、精细的制作流程以及其承载的深厚传统文化,细致入微地呈现给每一位老人。从油纸伞的选材、骨架搭建,到糊面、绘画、上油等每一道工序,讲解都详尽而清晰,让老人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油纸伞的制作现场,亲身体验这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图为油纸伞涂色活动环节)
随后,团队成员将素色油纸伞逐一递到每一位听障老人手中,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手中的油纸伞赋予独一无二的色彩与生命。志愿者俯身侧立,以色彩为引、以耐心为笔,协助老人调配浓淡、勾勒线条。不多时,青绿山水、嫣红牡丹、靛蓝星河……一把把伞面次第盛放,仿佛将尘封的时光重新点亮。老人们眉眼舒展,笑意与颜料一同晕染,化作最动人的“活态传承”。
(图为听障老人的油纸伞作品)
涂色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为每一位参加此次活动的老人送上了精心准备的小礼物。鼓励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热爱生活、享受美好。这份小礼品不仅是一份心意,更是对老人们在活动中积极投入、热情创作的诚挚肯定,让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志愿者们的爱意与关怀。
(图为志愿者分发小礼品环节)
此次活动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精心策划并高效组织,为社区听障老人精心打造了一个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尽情享受创作乐趣的平台。他们以精准且生动的讲解,辅以周到、贴心的服务,引领老人们深入探究油纸伞的精湛制作工艺与深厚文化内涵,使老人们在非遗文化的滋养下,精神世界愈发充实丰盈。这一系举措,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人文关怀。
团队队长在活动总结时表示,项目将持续深耕,让传统文化在更多银发指尖“活”起来、“火”起来,用青春之力托举起长者精神共富的“幸福伞”,用爱和责任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温暖,助力他们拥抱更加幸福、充实的晚年生活。(王琪瑜 龚钰盼)
(图为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