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株洲市炎陵县烟草专卖局主动延伸责任链条,以构建“预防为先、监管为要、共治为基”三位一体防护体系为抓手,凝聚多元力量,倾力共绘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护色”。
深耕宣教护“苗”成长
开展校园普法活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奶茶杯’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相当于多少包真烟吗?”在炎陵县希望小学的法治课堂上,执法人员卿云志举起一个查获的“奶茶杯”电子烟,向五年级的学生们抛出问题。“没错!这些伪装成玩具的电子烟,尼古丁浓度是普通香烟的3倍,还会释放甲醛!”炎陵县局执法人员通过实验演示,结合动画视频,向学生们揭露了电子烟的伪装“面具”,填补了学生对新型烟草制品的认知盲区,这样的场景已成为炎陵县局普法进校园的常态。
校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主阵地,也是烟草制品危害防控的前沿哨所。为让青少年从“被动防护”变为“主动拒绝”,炎陵县局以“法治+创新”为理念,联合教育部门启动“法治种子计划”,组建由执法人员、心理专家、教师组成的“护苗讲师团”,讲师们化“校园卫士”,带着伪装成玩具或零食的非法电子烟样品走进课堂,向同学们详细介绍非法电子烟的隐蔽性,揭露此类产品“时尚外衣”下的不明成分和健康风险。“原来电子烟还会伪装成玩具和零食!以后谁要是给我那种长得像笔或者口香糖的东西,我一定要远离,也绝不尝试!”一名学生在参与活动后表示。
从校园课堂到家庭社区,普法触角不断延伸。炎陵县局精心印制了200余份《致家长的一封信》和《无烟家庭承诺书》组织学生们送到每位家长手中,借助新媒体平台点对点推送3条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公益广告和宣传片至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的手机屏幕,通过活泼生动的“小手拉大手”活动,将一份份承载着责任与关爱的宣传资料递到家长面前。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共同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爱心接力。
监管亮剑净“土”筑墙
开展市场专项检查
零售终端是抵御烟草制品侵害未成年的“前沿阵地”,炎陵县局将监管力量下沉至市场最前沿,以“零容忍”态度和“铁腕”手段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
清晨七点,执法队长杨鸽的脚步已踏遍炎陵县城中小学校周边。他带领的“护苗巡查队”对全县零售网点实施“拉网式”排查,队员们亲自俯身检查柜台下方的隐蔽角落,查看是否有藏匿的烟品,用手机记录下“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警示标识是否清晰张贴在店内醒目位置,翻开销售台账,逐笔核验身份证件登记情况。
针对隐蔽售烟行为,他们创新“错时检查+便衣暗访”模式,在放学时段、节假日开展突击行动。今年5月份,某文具店因用“文具盲盒”形式向未成年人售烟被查处不仅被依法重罚,还被纳入“重点监管黑名单”,要求随机接受督导检查。面对类似问题,执法人员创新推广“身份核验”机制,在试点区域倡导并支持零售户探索应用技术手段推广安装具备简易年龄核验功能的设备软件,鼓励零售户在难以辨别消费者年龄时主动要求出示身份证件,将保护关口前移,确保“刚性红线”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以前总担心误卖,现在顾客一扫码,年龄信息立马显示,心里踏实多了,这‘紧箍咒’装着,既是保护娃娃们,也是保护我们自己不犯错。”润资烟酒商行店主邱运生指着店内的核验设备说。
协同聚力联“网”共治
联合县公安局研判线索
在炎陵,未成年人保护已从“单兵作战”升级为“全域共治”。
炎陵县局主动打破部门壁垒,深化“执法联盟”攻坚力,探索建立了高效的“1+1+2+N”协同作战模式,该模式以1名公安干警提供执法保障、1名网侦人员负责线上追踪、2名烟草专卖稽查员作为核心骨干,灵活调配N名市场监管、物流寄递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联合办案小组。每月的联席会议上,小组成员共享信息线索精准研判形势,联合开展“守护成长”“净网清源”等专项整治行动,无论是青少年聚集的校园周边和充满诱惑的娱乐场所,还是虚拟的网络世界和繁忙的物流通道,他们的身影犹如一道坚固的保护屏障筑起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草制品侵害的坚实防线。
“以前打举报热线还要登记信息,现在直接用手机微信登录线上平台,连孩子都会操作!”社区网格员老李指着居民楼下张贴的举报广告说。炎陵县局通过畅通“一键举报”快车道,大力宣传推广全国统一的“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及本地线上举报平台,制作清晰易懂的举报指引视频,用“指尖举报”点亮守护之光。如今,行走在便利店收银台、社区宣传栏等地方,举报二维码如“安全卫士”般随处可见。“爷爷,如果发现有人卖烟给孩子,点这里上传照片就行,我们48小时内一定核查!”炎陵县局志愿者谭星罡正耐心教一位老人扫码。
每一次宣教,都在点亮一盏明灯;每一次监管,都在加固一道堤坝;每一次联动,都在织密一张大网。炎陵县局将持续躬身前行,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创新的举措、更扎实的行动,携手共绘“无烟青春”蓝图,为未成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曾庆丰 邱奕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