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沂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立足当地实际,以粮烟融合发展为抓手,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模式、孵化引领,打破产业壁垒、激活土地潜力,蹚出一条产业协同共进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科学规划:绘就融合发展路线图
在沂水县富官庄镇垛庄村的烟田里,富官庄烟站站长朱茂峰介绍:“这块地去年种花生,今年种烟叶。那块地,准备明年种红薯和烟叶。”
科学规划是产业协同发展的前提。沂水县局(分公司)联合县农业农村局、乡镇政府建立协同机制,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纽带,推进土地整合、流转。“垛庄村这1300亩的零散地块,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中流转,方便统一规划。”朱茂峰说。
沂水县局(分公司)大力推广轮作、套作、间作等高效种植模式,不仅实现了土地用养结合,更逐步形成了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同时,沂水县局(分公司)重点将自然生态良好、灌溉条件便利的区域纳入粮烟融合产业带,优先配套完善水池、机井、水肥一体化设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真正实现“一设施多用途”。
模式创新:激活产业协同动力源
“你看这玉米苗,多精神!”崔家峪镇西荆山头村烟农刘大卫站在田埂上,望着探出脑袋的玉米苗,笑得合不拢嘴。这块地今年3月种上白菜,6月下旬白菜收获后接着种了鲜食玉米。
同村的武善学则有另一番收获。今年3月,他种了贝贝南瓜,贝贝南瓜收获后种上了鲜食玉米。“贝贝南瓜亩产量2000公斤左右,一亩地能增收4800余元。”武善学介绍说。
如今,沂水县已经形成烟叶与主粮、特色杂粮、中药材等轮作、间作、一年两季种植模式,推动粮烟油经饲药一体化发展,促进优质烟田有效保护,助力实现粮烟双促、烟农增收。在杨庄镇,烟叶与蜜薯实行带状复合种植,烟株为蜜薯遮挡阳光,蜜薯藤蔓覆盖地表为土壤保墒;在富官庄镇,小麦与烟叶套作,既能减少病虫害发生,又能促进烟农增收。
除此之外,合作社与烟农签订了收购协议,确保烟农收益。“种之前就签了合同,鲜食玉米成熟后,收购车直接到地头收货,根本不愁卖。”刘大卫说。
孵化引领:打造提质增效试验田
“这是‘济麦22’,高产稳产品种。这是‘济麦70’,高产高抗品种……”7月23日,在高庄烟站同心惠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烟农介绍农作物新品种。
位于沂城街道前善疃村的沂蒙粮烟油经饲药产业融合孵化区,承担着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目前孵化区内种植烟叶、花生、甘薯、中药材、旱稻等十余种作物,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的品种组合和种植技术。孵化区不仅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田”,更成为农民致富的“样板间”。
在沂水烟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织土地流转,烟农合作社提供专业化服务,龙头企业与烟农签订保底订单,土地、技术、资金、劳动力等高效组合。
从科学规划到模式创新再到孵化引领,沂水县粮烟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如今,田成方、路相通、水相连,烟田与粮田交错成景,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型。(徐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