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工院鉴青春”延安社会实践团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穿梭于枣园、杨家岭等承载厚重历史的革命旧址,开展沉浸式学习与实践活动,数日后圆满落幕,在红色寻根之旅中汲取信仰力量,感悟时代精神。
枣园,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实践团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倾听着新时代延安人的奋斗故事。崭新的窑洞与朴素的革命标语并存,乡村的崭新面貌让实践团队员们深刻理解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在革命老区结出的硕果。在枣园,实践团队员杨欣莹亲身感受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一句空话,它体现在领袖们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里。
南泥湾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三五九旅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圣地,以自力更生精神将荒原变为“陕北好江南”。在南泥湾,队员们不仅了解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也在挥洒汗水中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深刻内涵。实践团队员吕蕊表示:“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掌握在自己手中。”脚下沾满的黄土,心中沉淀的是对“奋斗创造幸福”这一朴素真理的深切认同。
走进延安文艺纪念馆,这里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却记录着一场同样波澜壮阔的文化长征。系统地展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运动在延安这片热土上蓬勃发展的辉煌历程。实践团队员们跟随着讲解员的引导,了解到了大量照片和实物记录了艺术家们背着行李、提着颜料桶、扛着摄影机,走进农村、工厂、部队,与工农兵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并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浙工院学子们一同高唱《黄河大合唱》,这不仅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启迪。
在本次延安之旅中,实践团的队员们也参与到了直播助农的活动当中,这场直播助农,是一次技能的初试啼声,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度浸润。它让实践团队员们看到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蓬勃力量,更让实践团队员们掂量出助农二字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此次延安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溯,更是一次精神的充电与初心的叩问。浙工院青年学子们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汲取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深化了对国情的认知,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明确了把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实践路径,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积蓄了澎湃的青春动能。
通讯员:杨欣莹 吕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