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八公山区:深化党建带群建 创新治理聚合力

2021年09月14日 11:02:55 中国城市报

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团结社区端午节前夕组织居民开展“艾草飘香季,共叙邻里情”活动。

八公山区地处安徽省淮南市中西部,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矿区,行政区域面积67平方公里。随着煤炭去产能煤矿关闭退出,居民对公共服务功能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基层社会治理要求更加多样化。

近年来,八公山区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党建带群建,凝聚多方力量,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打造服务型、书香型、和谐型、活力型高质量发展社区,居民群众幸福感、满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汇聚多元力量

打造服务型社区

搭建联动平台。八公山区将城市管理、矛盾化解、风险防范等网格整合优化为一个综合网格,推动党建、综治、城管等“多网融合”,构建以社区为主体、以网格为单元、以党组织为支撑、以网格员为统领的治理体系。全区城市社区共划分175个网格,配备网格员238名,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延伸到网格、楼栋,实现党建引领社区精准治理;建立网格治理微信群,吸纳党员楼栋长、业委会代表、居民代表、驻区单位、相关部门以及物业公司代表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统筹安排21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联系42个村、社区;推行社区“大党委”制和兼职委员制,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社区“大党委”,打通党建联建的“对接通道”,引导驻区单位发挥资源优势,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拓宽服务渠道。紧扣居民最迫切的需求,不断推动社会服务内伸外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生活圈”,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行“错时、延时、预约、上门”服务,打通惠民便民服务渠道;推行社区医疗便民服务项目,社区卫生服务站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4万余人次;完善养老服务机制,团结社区率先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服务,推动社区居家养老的创新发展;围绕服务“全方位”,便民“零距离”的目标,定期对网格员进行培训,提升网格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及时摸排老弱病残、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信息,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经常性开展邻里守望和扶助帮困活动;鼓励困难群体将自己生产生活中亟需解决的困难,以“微心愿”的形式张贴出来,动员网格力量认领,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微心愿”。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行党员楼栋长制度,选派274名党员担任楼栋长,注入“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楼栋”;深化“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共有在职党员1157名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发动党员干部亮明身份,围绕文明创建、生态环保、疫情防控等,每月开展志愿服务;结合党员专业特长,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20余支,推动服务多样化;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1000余名党员下沉到网格责任区,担负起宣传、摸排、检测、管控等工作;在防汛工作中,组织1345名党员在网格内开展隐患排查,做好监测预警、堤坝巡查、转移群众等工作。

突出精神滋养

打造书香型社区

红色文化引领新风尚。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了便于党员、群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各社区充分利用24个文明实践所(站)和“先锋书屋”、社区图书室,积极引导社区居民走进书屋,阅读红色经典,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让社区居民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营造了浓厚的红色阅读氛围;积极搭建红色基因传播平台,依托“先锋讲堂”“道德讲堂”等,开展支部书记上党课、老党员讲党史、党史故事读书分享会等活动150余场次,把党的历史、党的声音、党的政策带到基层,满足社区居民红色文化学习需求。

创新党员教育提升素质需求。社区党员类型不一,八公山区针对不同类型党员,开展不同类型党员的学习教育。针对在职党员,利用微信学习群,晚间推送业务、最新理论学习内容,提升在职党员为民服务能力,加强党性修养;针对大学生毕业年轻党员,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开展学习,以晒学习积分、晒答题等形式,激发年轻党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开启个性学习模式,真正使“学习”成为年轻党员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一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党员,开展送学上门,支部书记定期将学习资料送上门,并为这些党员进行讲解,让老党员也能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深刻领会国家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针对普通党员,通过远教站点、远教广场等,播放远程教育纪录片,供党员观看学习,营造全体党员投入学习的良好氛围。

开办“社区大讲堂”打造家门口“文化加油站”。社区根据居民需求,积极打造“社区大讲堂”,打造菜单式讲堂,群众关注什么,大讲堂就讲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大讲堂就送什么。邀请专家、法官、教师、理论宣讲员等走进“社区大讲堂”,内容涉及政策解读、法律知识、家庭关系、子女教育、心理辅导、健康养生、安全防范等多个方面;大力倡导和鼓励居民自己走上“社区大讲堂”的讲台,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积累的各类知识及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从思想上进一步激发居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居民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个人实际行动,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做到爱党爱国、守法奉献。

激活内生动力

打造和谐型社区

“三社联动”联出社区人文味。党建引领“三社联动”作为社区治理新模式,能发挥专业力量,带动居民参与社区协商互动,引导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一同关注社区安全、环境、文化、资源等问题,调动多方参与社区治理、共建和谐社区的积极性,提升居民幸福感。八公山区通过“三社联动”孵化出7个社区社会组织,开展了义诊、防疫、文艺演出等各类公益活动80余次,将社会关怀送到小区,促进了居民与社区、居民与居民间的联接,传递人文精神、优化社区生活空间、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社区管理,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党群共建聚合力促发展。把社区“妇女之家”作为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能力提升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社区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该区通过开展教育培训、维权服务以及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等,使广大妇女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作用发挥有舞台;依托“青少年活动室”,打造“四点半”课堂,为放学后的孩子们免费提供心理健康和家庭作业辅导、手工制作、文明礼仪学习,开辟“小菜园”实践基地,让孩子们在感受到劳作的辛苦后学会换位思考,更加有感恩之心;通过“职工阳光家园”“幸福驿站”等特色服务,为户外作业人员提供暖心服务2000余人次。

“邻里帮帮团”帮出邻里真感情。社区建立“邻里帮帮团”,吸纳老党员、人大代表以及辖区律师、医疗、法官等人员充实到调解队伍中,帮助居民调解邻里纠纷等。调解员来自身边的邻里街坊,更能贴近群众、说服群众,让矛盾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调解,极大提高基层调解效率;通过网格员走访入户排查,对矛盾纠纷进行调解,调解员充分发挥地缘、人熟、友情关系,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纠纷,促进邻里融洽、家庭和谐。2020年,八公山区通过“邻里帮帮团”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50余件,实现“邻里一家亲”,营造“远亲不如近邻”的良好氛围,着力构建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模式。

抓育培强引导

打造活力型社区

红色议事,议出社区新面貌。八公山区推行五方(社区党总支、网格、物业、楼栋长、党员中心户)联动治理机制,常态化召开“红色议事会”,说事、议事、理事、晒事、评事。坚持问题导向,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议事事项实行“三事分流”,按照大事、小事、私事分类处理:“大事”是社区公共事项、公共服务需经议事会集体讨论决定,按照事项紧急和难易程度,协同相关部门解决;“小事”是公益服务,经议事会集体讨论决定,以社区党总支为主导,定期联系物业、公安、执法等多部门共同配合解决;“私事”是社区居民个人事务,以相关网格成员为主导,帮助群众解决。2020年以来,八公山区解决辖区内路灯故障、窨井盖缺失、餐饮噪音扰民等问题300余件,并第一时间通过“红色议事会”向居民传达办理进展情况,实现“小事不出院落,难事不出社区”。

文化活动,提升社区党建活力。八公山区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各社区建立乒乓球室、舞蹈室、文体活动室等,成立艺术团。2020年以来,该区组织开展了邻里文化节、健身操比赛、文艺汇演、社区春晚、乒乓球比赛、趣味运动会、书法比赛等9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社区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让居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给个人生活带来的获得感,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健康发展,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智慧社区,开启生活新模式。八公山区试点“智慧社区”,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模式,依托社区治理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将党员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互动交流、服务群众等诸多功能融为一体,实行“一口采集、多口适用”,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效率,拓宽便民、利民服务渠道,从而实现党建与社区各方面工作互联互通。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9月13日  第27 版)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越玥

治理理论社区功能八公山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