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宣城绕城高速公路上飞驰时,我想:敬亭山一定是巍峨雄奇的,否则怎能让李白七上此山,并留下不朽诗篇?
很快下了高速公路,我远远看见蓝天白云下矗立着一座高大古朴的石牌坊,“敬亭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匆匆买好门票,我雀跃着奔向敬亭山。
然而,跨进景区大门,我不禁暗自琢磨:这就是敬亭山?这个海拔仅三百米左右的小丘就是诗仙李白“相看两不厌”的知己?峻峭,雄奇,巍峨……这些形容山的词语似乎都与我眼前的它联系不上。单作为山,敬亭山确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没有泰山的高大,没有华山的险峻,没有庐山的秀美——我期待此行能够领略到它的魅力。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踏上了凹凸不平的青石台阶。山上并没有多少游客,独有满目青绿,偶尔伴有鸟啼。穿过青石台阶,我沿着一条被竹林掩映的小路蜿蜒向上。绿意扑面而来,我舒服地连续几个深呼吸。一千多年前,李白也是从这条路上山的吗?“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这句歌词适时在心底唱响,落差感渐渐消隐,更多愉悦悄悄升起。
正值初夏,天气晴好,举目但见天蓝树绿,草碧花红。看来并不巍峨的敬亭山也有它的好处——爬起来不累,特别适合像我这样的疏于运动者。不一会儿就到半山腰了,在这里我寻找到了关于李白的痕迹——“太白独坐楼”,一座纯木制的赭黑色二层小楼。小楼斗拱飞檐,檐下风铃叮当作响。可惜此楼正在整修,我无缘进去。站在楼前向下眺望,宣城全貌尽收眼底:但见蓝天白云点点,水阳江波光闪烁,道路上车水马龙,居民楼鳞次栉比。时间流逝忒快,李白在楼前独坐的片刻,世事已越千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遥想当年,被赐金放还的李白独坐于此,无人作伴,就连鸟儿与白云都弃他而去,孤独自不必说;只有敬亭山陪他,但这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毕竟青山无言。李白的孤独是沁到骨子里了。但孤独也是好东西,李白并不知道,一千多年后,有个叫傅雷的翻译家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出一个世界。”李白孤独了,却并未沉溺于孤独,他从孤独的世界里给自己开了一扇小窗,让淡定与从容的新鲜空气涌了进来。他的身后留下光芒万丈。韩愈、白居易、苏轼……他们纷纷追随李白的脚步,啜饮孤独:韩愈谏迎佛骨遭贬,白居易失去好友伤情,苏轼“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孤独是痛苦的,但也能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来源于一份孤独。
答案不言而喻了:敬亭山是普通的,但正因为它的普通反而更显清幽;敬亭山是孤独的,但正因为它的孤独,反而成就了一份思想高度,成全了一座“诗山”的美名。人生路上难免孤独,我们何不静下心来,从孤独中开辟出一条通道,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含了一抹笑意,我悄悄离了敬亭山。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5月22日 第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