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霸州市:绘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蓝图

2023年07月31日 16:35:44 中国城市报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郑新钰、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霸州市开展电商直播公益课。

霸州市信安镇杨各庄村利用天然气资源优势建立天然气储气库。

多年来,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委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头戏,特别是2022年以来,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落实廊坊市基层党建“领航工程”,突出党建引领核心,全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拓宽增收途径,提升村级组织“有钱办事能力”。截至2022年底,全市363个行政村中,年集体收入50万以上的125个,占比34.4%;百万元以上的70个,占比19.3%;500万元以上的6个,没有5万元以下村街。

在争创一流中强化顶层设计

霸州市委牢牢牵住组织引领这个“牛鼻子”,从组织领导、发展路径、要素支撑等方面发力,打出一套“组合拳”,全面启动集体经济发展提速战。

构筑上下抓经济的工作体系。长期以来,市委将发展集体经济定为农村发展“第一要务”,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汇编》等指导性文件,保证政策时效性。同时,成立市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将乡镇党委、组织部、财政局等21个部门“一把手”纳入成员,形成齐抓共管的集体经济工作体系。

统筹区域产业和集体经济的有机结合。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统筹谋划,围绕西部乡镇科技型、生态型旅游休闲产业,重点探索农业产业经营、兴办经济实体发展模式;围绕中部乡镇发达的家具、塑料制品产业,重点探索扶持网络经济和培育新兴产业模式;围绕东部乡镇工业园区产业,重点探索厂房门店出租、企业入股分红模式;围绕市区和胜芳镇区城市规划,重点探索商贸市场带动和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目前,全市363个村大都有1—2种发展渠道,力争在今年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强化各类发展要素的有力支撑。选好育好乡村“领头羊”,村“两委”换届后党支部书记中致富带头人304人,占比84%。注重高频次提能,市财政平均每年投入50万元,开展农村干部轮训2800余人次,组织观摩拉练500余人次,专门赴山东省、浙江省等地开展专题实训。保障资金投入,近三年投入1200余万元扶持村街发展集体经济项目24个,打造集体经济示范区1个,累计产生收益100余万元。组织“消薄拓路”专题调研,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群策群力谈发展、补短板;开展“强村强企包联”活动,2022年组织实力较强的村街、企业共同帮扶72个“10万元以下薄弱村”,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在发挥基层智慧中拓宽增收渠道

力量在基层,智慧在基层。霸州市在推动村集体增收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农村党组织活力,发挥基层智慧,因村制宜,大胆尝试,多年来探索总结出8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兴办经济实体。鼓励有条件的村街,通过集体统一建设规划用地、统一建设生产基地等方式,依法创办各类型集体企业,或经营物业公司、劳务公司等经济实体,获取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以这种模式增收为主的村街有20个,如田各庄村通过兴建集体标牌厂,引入现代化管理机制,村集体收入120万元,集体财富积累达到9000余万元。

企业入股分红。鼓励村街在保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建立股份制新型农村集体企业,集体占有一定股份,并鼓励村民入股,分摊经营风险,实现共同增收;或将集体所有富余资金、车间、设备等,采取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以分红的形式实现集体创收。以这种模式增收为主的村街有33个,如仁义街将原村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村街占股51%,企业员工认购49%,村集体收入400万元,财富积累达到1.02亿元。

厂房门店出租。鼓励村街在建设用地上兴建标准厂房或门店,对废弃、闲置的厂房、商业门店进行改造,通过公开协商、招投标等方式招商引资,实行承包租赁。以这种模式增收为主的村街有78个,如红光街整合废弃地和废旧厂房,筹建工业区,吸引大量优质企业入驻,村集体经济收入1600余万元。

商贸市场带动。鼓励有区位优势的城中村、城郊村建设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商业街、步行街等,大力发展规模商贸流通业,支持有产业基础的村街牵头建设果蔬、畜产品以及小商品等交易市场,实现集体创收。以这种模式增收为主的村街有26个,如营上村借助地理优势,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坑塘建设钢材市场,现有钢结构大棚10个,大小商户共计132户,年集体创收90余万元。

资源开发利用。引导村集体利用本村及周边的土地、坑塘、沟渠、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经济潜力,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休闲居住、农家采摘、体验种植等生态旅游经济,增加集体收入。以这种模式增收为主的村街有61个,如杨各庄村依托特有的天然气资源,主动与燃气公司沟通对接,投资建成门气站,提供燃气服务,村集体收入达到1100万元,集体财富积累突破1.25亿元。

农业产业经营。鼓励农业基础较好的村街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以村街为主体依法组建农民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开展统一运营、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品种引进、产品销售等系列服务,发展特色、高效种养业,增加集体收入。以这种模式增收为主的村街有93个,如老堤村成立合作社发展规模种殖,采取股份制形式经营,村街将建好的大棚统一交由合作社运营管理,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

扶持网络经济。鼓励村党组织牵头扶持网络经济,集中打造代购直播间、产品展览间等配套设施,培训电商人才,协调物流快递龙头企业下乡设点,推动产销无缝衔接、配送直通直达。村街通过收取官方直播间产品销售提成、企业展位租金、快递物流企业占地等费用,实现经营创收。以这种模式增收为主的村街有31个,如煎茶铺镇平口村按照“党支部+电商平台+物流园区”模式,党支部牵头建设产业赋能中心大楼,设有产品展厅和直播间,目前已有18家团队入驻直播带货,带动发展电商50余家,解决就业500余人,实现创收8000余万元;同时,引进中国邮政分包中心入驻,有效节省企业快递成本,集体年创收11万元。

培育新兴产业。鼓励民营企业较多的村党组织摸清本地民营企业类型、数量、规模,党支部牵头吸纳相同相近产品类型的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在帮助企业统一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供电、环保、土地等问题基础上,形成本地企业集群,培育特色新兴产业,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同时对本地商家商业行为规范、约束,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经济利益。村街通过收取企业加入协会的会员费,增加集体收入。以这种模式增收为主的村街有21个,如平口村党支部牵头组建家居用品产业协会,吸引村街及周边120家企业入会。协会在生产原材料、销售、运输等方面统一规范、服务,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了以平口村为中心的北方较大的家居用品产业基地,协会每年可为村街创收10万元。

在助推健康发展中健全制度保障

霸州市委始终坚持抓增收与保增值同推进,推动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融合发展,护航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建立目标承诺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递增要求纳入“两委”班子年度和任期目标,上墙公开公示,配套印制任期承诺目标台账,定期开展“双述双评”,引入党员群众评价监督,压实村干部抓集体增收职责,推动从“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作为乡村两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必报内容,纳入乡村两级基层党建考核指标,建立抓集体增收与村干部职务补贴挂钩机制,将“成绩差”的村干部绩效补贴增发给“成绩优”的,不断激发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热情。

建立村务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度,在村级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农经统一管理村级集体收入;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统一设计印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议事、村监会工作手册和重大事项运行台帐等“五本台账”,全程监督村级财务支出、土地发包等重大事项运行,建立起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村街实现制度化、标准化、长效化的规范治理。

建立观摩拉练机制。提炼总结八种增收模式,每年选取不同主题,在全市组织开展1—2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观摩拉练活动,各乡镇党建骨干之间、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之间,交流经验,互相借鉴,在全市营造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7月31日  第25 版)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越玥

集体经济经济三农霸州农村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