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从少年时阅读文学作品开始,心里总有晶莹的光斑在跳跃。那星星般、火焰般的亮光,闪烁着移向远方,引领她一步步地走上文学之路。为了寻光,张抗抗用文字把雾霾拨散;为了迎光,她用语言把黑暗撕开。50年中,张抗抗写下了800多万字的作品,其代表作品有《隐形伴侣》《情爱画廊》《北极光》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评价张抗抗:“以近半个世纪的坚韧书写,以超越性别的笔触,刻画众生世相,叩问道义良知,追寻心灵自由,体恤自然万物,字里行间蓬勃着理想主义的社会关怀,人文关怀。
她的一批启蒙亦反思启蒙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哲思和勇气,则使她获得了更为鲜明的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意义。”
多年来,张抗抗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不仅以《分界线》《赤彤丹朱》《作女》等长篇小说闻名于世,而且创作出了众多颇具个人特色的散文随笔作品。张抗抗最新出版的散文集《乌镇的倒影》包括“我行”“我醉”“我悟”等六部分,收录了其2000年至2022年的散文代表作,包括《白色大鸟》《苏醒中的母亲》《石砌的史书》《西拉沐伦河漂流》《君子不独乐》《乌镇的倒影》等数十篇文章。作者用优美又富有思辨意味的语言,描述了南方的风土人情,在对景、物、人、事的细腻刻画中,渗满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文章与其小说作品形成“互文”效果,笔致飘逸,淡远雅致,呈现出哲思深邃、意味隽永的艺术特色。
张抗抗坦言,在其大半生的写作中,“写什么”和“怎么写”同样重要。“写什么”体现自己的价值观,“怎么写”是价值观实现的方式,用文学表达对自身、人性及对世界的认识。最为重要的是“为什么写作”。张抗抗认为,虽然自己是个职业作家,但写作不是她的全部生命,而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她在写作中不断成长,在文学中日臻完美,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有尊严的写作者、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其实,这正是张抗抗散文写作的特点所在。她记述时代变迁中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对社会历史的洞察广阔而深刻;对人情世态的描写,亲切感人;对山川地理的刻画,充满了细腻情致……其散文作品能让读者收获雅致的审美情趣,以及源自精神和心灵深处的安稳力量。
譬如在与本书同名的《乌镇的倒影》这篇散文中,作者看似写景——“倏忽,对岸什么都没有了。那座米黄色的建筑,从元宝湖拢聚的水域浮上来,升起来。远远看去,犹如一只连一只带篷顶的方头渡船,终是渡得疲累,泊在水中央。那船似来自很远的对岸,船舷上留着海浪侵蚀的刻度,船桅携着太平洋海风的气息,驶入乌镇的水巷,从此不再离开。穿过水面上曲折的栈道,宽大幽深的船舱,是‘木心美术馆’……”实际上,作者真正要引出和表现的是木心美术馆以及木心这个中国当代画家、诗人、文学家的艺术贡献。木心原名孙璞,浙江乌镇人,毕生偏爱中国山水画,构图有师法传统的经历与范式,视角则完全是西画的方式,以具象为审美表意的主要依托。张抗抗认为:“木心的文字,是绘画的倒影;木心的绘画,是文学的倒影。”木心跳脱时代主流的语感与文体,拒绝使用人们习以为常的那种腔调,沉默地活在自己的美学世界里,其作品有着一种独立而优雅的审美趣味、情调与人格。张抗抗以情景思交融的方式,诗意地向我们展示了木心的风采,一种深入灵魂的美学的侧面。
譬如此类的所见所感,本书中比比皆是,静待读者去发掘、领略、体悟。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7月31日 第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