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拒办年卡,还要求每次游泳必须有家属陪同,如此‘霸王条款’,为啥没人管……”近日,甘肃省兰州市民朱先生遭遇“年龄歧视”的问题引发当地媒体关注。据了解,朱先生是一位资深游泳爱好者,今年暑期却被当地多家游泳馆“限入”。他表示:“以前一年办一次卡,都很正常,但今年刚过完70周岁生日再来办卡,就说我超龄了。”
朱先生遭遇的情况不是个例,具有一定普遍性。一些经营性体育场馆针对超过一定年龄的老年人设置“限入门槛”,让不少老年人感觉受到了“年龄歧视”。诚然,体育场馆“一刀切”地提升老年人的入门门槛,确实不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的健身消费需求。但针对这一问题,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体育场馆经营者。
平心而论,老年人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在健身运动的过程中突发疾病或出现意外的概率要高于中青年人,而一旦老年人在体育场馆出现状况,体育场馆经营者很可能会陷入证明己方无责的困境,应对随之而来的赔偿纠纷。体育场馆对老年人的健康安全给予更高关注度有一定的必要性、合理性。
老年人入体育场馆难的问题有一定复杂性,要化解体育场馆经营者的焦虑,找到破解老年人“入门难”的钥匙,不能光靠体育场馆自行砍门槛、减条件,而是应该由文旅、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以及消协、行业协会等共同制定体育场馆“适老版健康安全规则”。
这一规则首先应该依据相关法律明确体育场馆经营者对老年消费者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清单以及责任边界底线,明确适老化改造的标准,让经营者知道己方该聚焦哪些环节发力、做到何种程度,也让老年消费者知道自己健康安全权以及配合义务的内容和范围。体育场馆有必要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健康状况等加强对场地、设施的适老化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增加防护、救护设备,增加安全警示,增加健康安全员的数量,不断提升健康安全员的责任意识和救护能力。出于对老年消费者健康安全的考虑,体育场馆要求老年消费者给出书面健康承诺,未尝不可。另外,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还可鼓励、引导保险企业开发老年消费者健身安全险产品,适度提升老年人的承保年龄,把更多老年人纳入保障范围,免除老年消费者和体育场馆的后顾之忧。
当然,一旦老年消费者在体育场馆突发疾病或出现受伤、死亡等意外情况,老年消费者一方以及体育场馆都要依法依理解决问题。如果体育场馆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自然应该承担赔偿等责任;如果体育场馆该做的都做到位了,是因为老年消费者的自身疾病或自己的动作、行为导致相关状况发生,就应该依据“自甘风险”原则自担责任。这样,有助于预防和化解纠纷,有助于维护双方合法权益,也有助于营造对老年消费者更友好、更宽松的体育场馆健身环境。
当前,有健身锻炼需求的老年消费者越来越多,全社会都应该看到并重视这种需求,用责任合力帮老年人增加健身资源、畅通健身路径、提升健身质量,让老年人拥有更多健身获得感、幸福感。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8月21日 第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