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彭山区:实现乡村“深耕善治”

2024年04月16日 16:24:10 中国城市报杜英姿、郭文治、孟航、刘蕾、郑新钰、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丰华社区集体果园丰收。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探索形成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多元共治为骨架、四治融合为抓手的乡村善治体系,着力构建三大体系,持续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建强一核多元组织体系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彭山区构建“区委—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委—村民小组(网格)党支部—党员联户”五级治理组织架构,把党组织建在乡村治理最前沿,探索将全区划分为2个镇级片区和9个村级片区,并设置片区功能型党委,由区委书记、区长分别兼任镇级片区党委书记,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兼任村级片区党委书记,高位推进片区统筹、规划指导、组织协调、议事协商等事宜。

加快培育多元主体。通过“减上补下”将123个部门编制下到基层站所,综合运用“常驻制”“联系制”将基层执法频率较高的11个区级部门91名执法人员下沉街道,统筹安排709名区级部门机关干部相对固定下沉基层,充实基层治理力量;发挥社会组织、社工人员、志愿者等群体的作用,推动197个社会组织、37名社会工作者、1万余名社区志愿者、3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60余家社会慈善机构与51个村(社区)协同共治。

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推行群众参与公益活动积分制度,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维护公共利益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广泛开展乡村治理相关知识培训20余场,常态组织村民群众以树下议事、坝坝议事等为载体研究办理乡村治理难题150余个;探索微网格员由村(居)民轮值担任,引导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提高群众有序有效参与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建实四治融合治理体系

增强自治活力。彭山区完善各类自治组织章程和村规民约,发动村民制定管理制度60余项,以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为抓手,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民情恳谈日”等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制度,建立“有事来协商、和谐助寿乡”平台,开展村民说事、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300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0余件,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推动群众积极参与村务监督,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强化法治保障。建强法治阵地,规范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小区公共法律服务室、个人调解室;建成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引领镇村两级综治中心“一站式”承接信访、矛调、综治、法律援助等。村(社区)全面配备社治委员、警务助理、禁毒社工、专兼职人民调解员、专职网格员等“五员”队伍400余人,组建平安建设志愿者队伍68支1400余人,开展基层平安巡防1万余次,有效防范风险隐患;推动综合执法片区化,整合各方执法资源,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解决镇(街道)看得见管不着的难题。

弘扬德治正气。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牵引弘扬德治,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实践所、43个实践站,用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的方式,围绕“理润寿乡”“德耀寿乡”“文润寿乡”“风新寿乡”等重点,常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德治润化的效果不断放大;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助推德治,建立“90后”党史宣讲队、草帽志愿者调研队、大学生文宣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加强智治支撑。积极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区、镇(街道)、村(社区)、小区(片区)四级便民服务体系,整合数据资源推行规范管理,高质量建设区级智慧治理中心,推动“智能化”集成、“精细化”治理、“一体化”指挥,破解智慧化程度不高、数据壁垒难以打破等难题;按照“大数据+网格化+微治理”的思路,在事件办理、指挥调度、内部运行上出实招,通过“网格员+两微一端”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

建优乡村振兴发展体系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彭山区出台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办法等具体措施,探索建立跨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飞地”项目,不断壮大集体经济。2023年村集体经营收益691万元,其中有23个村收入在10万元以上。以村集体经济为“转轴”,推动村民积极参与村级管理服务,实现抓治理与抓发展良性互动。

建强振兴人才队伍。举办村干部全覆盖培训班,搭建社区名师工作室、结对帮带、异地锻炼等培养平台,分批分期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300余人次;选派11名村(社区)干部到成都市双流区、新津区跟班学习,广泛汲取先进地区的乡村治理经验,提高干部的乡村治理能力;实施“送农民上大学,请教授到田间”乡村人才引育工程,重点培育一批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人才队伍。

着力扶持小农户。出台人才“领跑彭山”若干措施,从鼓励提高销量、奖励示范带动、发放创业补助、支持学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予以扶持,大力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培育职业农民200名,带动6200余户小农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通过收入的增加、环境的改善,让更多小农户有信心、有能力、有精力参与乡村发展治理。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4月15日  第19 版)


责任编辑:越玥

三农农村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