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新荣镇长城东街社区召开小区党支部会议,听取小区各项工作汇报。
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基层治理,不断发挥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探索“123+”工作法,推行“1张网格、2大机制、3+模式”,着力把握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不断夯实和谐幸福社区建设的工作基础,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织密“一张网格”
构建共建体系
新荣区各小区党支部坚持科学建网,打造“小区党支部+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的网格组织框架,吸纳在职党员、业委会成员、物业服务人员、在职党员、小区党员及热心居民等群体,共同参与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矛盾化解、隐患排查等工作,形成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的网格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小区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去年以来,共创建得胜家园小区、都市田园小区和工程公司小区党群服务站3个示范点,创新构建“1+4”联动机制(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辖区居民、物业管理人员、区直单位下沉干部、退休老干部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四方力量”联动机制(小区党支部书记、小区网格员、在职党员、包联单位等四方力量协同联动),推动多方力量“手拉手”结对共建,打造社区党建共同体。
打造“双擎驱动”
健全共治制度
新荣区把小区治理作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打造“双擎驱动”共治体系,持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推行“1341”快速反应机制。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10分钟到达现场,普通问题30分钟内解决,复杂问题4个小时内解决,特殊重大问题1天内形成解决方案,通过以“党员带群众、干部带居民、物业共治理”的方式,群众办事平均时长节省30%以上,真正做到以党建引领推进末梢疏通工程,实现小事快办、急事速办、难事联办,让小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舒心、最暖心的幸福生活港湾。
深化落实“四双”机制。推动机关单位党组织、报到党员与社区居民“双向奔赴”,让资源、服务在基层汇集,构建起“双擎驱动”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去年以来,全区共有61家机关事业单位、975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报到,开展科普知识、环境卫生、民意反馈、政策宣传等服务项目32次,有效解决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1000余件,调解物业纠纷42起。
采取“3+模式”
创建共享局面
新荣区采取党建+、爱心+、文化+的“3+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谋大局、保落实”作用,提炼小区亮点品牌,着力提升小区服务贴心化和精细化水平。
党建+,即各小区党支部立足“小驿站”服务“大民生”,探索出多种特色党建+工作模式。将小区党员分组,设置党员示范岗,全覆盖式服务各单元住户,通过党员主动作为、踊跃亮出身份,持续发挥宣传政策、收集民意、倡导文明、监督安全、调解矛盾、帮扶困难等作用,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去年以来,共调解矛盾46次、宣传政策6次、开展安全宣讲2场、司法援助2次,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小区,构建起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无缝隙、全覆盖”网络,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和水平。
爱心+,即各小区党支部联合区级多家单位,构建了“爱心+医疗”“爱心+工会”等新型服务模式。如新荣区医疗集团和新荣区德安康养中心,全力打造居家养老新模式,开展家庭病床服务,选择有爱心的医护人员和党员志愿者,成立家庭病床服务队,为小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入户为患有常见病、慢性病的老人和空巢、独居的老人提供疾病诊治、合理用药、健康保健等多项上门服务;都市田园小区党支部联合工会建立“爱心服务小驿站”,打造专门服务户外劳动者的爱心阵地,为其提供休息座椅、充电设施、饮水机、应急药箱、无线网络等便利服务。
文化+,即各小区党支部注重小区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小区党群服务站,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布局。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小课堂、青年图书阅读日、老年人戏曲观赏、小区书法展览、邻里讲故事、猜字谜、棋牌比赛等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一位居民心中,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了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城市报》(2025年04月21日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