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江汉区:共建联管通新路 “楼商居”融合优治理

2025年05月19日 14:57:04 中国城市报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街道在新世界国贸大厦开办楼宇青年夜校。

作为湖北省武汉市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密度最高的城区,江汉区楼宇林立、商圈集中、住宅密布,多元主体交叠分布、相融共生。近年来,江汉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针对空间集约、产业集聚的区情区策,坚持把领域党建放在区域里抓,深入推进“楼商居”融合治理,采取跨社区共建、跨区域联管、跨业态统筹等措施,推动资源整合、功能聚合、力量融合,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合力攻坚”、从“平面社区”到“立体社区”的华丽蝶变,蹚出党建引领区域协同共治、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构建工作体系

下好区域共治“先手棋”

健全组织架构。江汉区在空间相对集聚、“楼商居”交叠的区域,打破传统治理边界,跨社区组建18个区域联合党委,覆盖339个新兴领域党组织,织密“区域联合党委—楼宇(商圈)党委—‘两企三新’党支部”组织体系。强化区域化党建资源整合功能,用好社区、楼宇(商圈)的“金角银边”,建成交友、健身等51个邻里服务区,通过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变区域“分界线”为睦邻“强磁场”,促进新建小区与老旧小区结对共建、楼宇(商圈)与社区小区资源共享,构建区域联动、功能集成、服务集约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配强骨干队伍。选派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担任区域联合党委书记,社区党组织书记、龙头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任委员;结合社区“两委”换届,在9个楼宇(商圈)集中的社区分别增配1名楼宇党建专职副书记,从社区“两委”中选派162人兼任“两企三新”党组织党建指导员;从行业主管部门、街道、社区中择优选派94名年轻党员干部,组建38支“1+1+1”服务突击队,采取一套班子统筹、一支队伍统管的方式,深入楼宇(商圈)开展敲门行动,既精准摸排党建底数,又全面掌握企业需求,助力提升“两个覆盖”工作质效与惠企纾困互促共进。

完善运行机制。建立要事共商、资源共管、难题共解、成果共享工作机制,由区域联合党委牵头,定期研究、一体推进区域融合治理、楼宇招商引资、商圈转型发展等52个重大事项,凝聚跨领域合作共识。以区域化党建“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为抓手,健全楼宇、商圈、社区三方项目认领、进度公示、跟踪督办制度,推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以“党建圈”带动“合作圈”,凝聚发展“朋友圈”。新华街道江北社区紧盯楼宇、商圈、居民群众共同提出的就餐需求,召开“三方议事会”,引进中百大厨房入驻社区,创新多群体共享的供餐模式,既让居民享受价格折扣,又对楼宇白领平价开放,还实现了经营方薄利多销,让白领、职工、居民共同享受幸福“食”光。

构建服务体系

绘就区域共治“同心圆”

细化政务服务。江汉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楼宇、集聚区党建工作 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整合103家下沉单位、共建单位的专业资源,搭建“益企同行”沙龙、企服直播间等服务载体,畅通“书记直通车”“江汉政企通”渠道,不断擦亮“宜商江汉”服务品牌。建立职能部门轮值驻点服务机制,进楼宇、进社区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行政审批等服务230次,协调解决比亚迪厂区二次装修审批慢、太平洋金融中心围墙施工难等企业急难愁盼问题90个。唐家墩街道发挥区域联合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优势,链接市、区政府部门力量,举办数字创意企业沙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会等活动40余场,为企业申报各类补贴343万元、减免租金70余万元、解决纠纷40起,着力实现“企业需求楼上解、政策资源楼上达、发展难题楼上破”。

优化阵地功能。印发《关于加强家门口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建设的实施意见》,探索“投改运管”一体化运营模式,以社区、楼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为契机,引进国资国企等资源,建成儿童乐园、幸福食堂等176项共享服务设施。创新“社群主理人”运营机制,以白领和居民的业缘、趣缘为纽带,培养孵化45个兴趣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团组织,错时提供幼儿托管、青年夜校、老年照料等低利微偿服务,既完善社区型消费体系,又惠及周边楼宇(商圈)职工,助推全龄友好城区建设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以新华街道精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试点,探索打造人气阵地,每周发布服务清单,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让群众看到真变化、见到真成效、获得真实惠。在社区服务阵地,孩子们愉快玩乐、白领运动健身、企业职工头脑风暴的场景随处可见,一幅幅融合共享的和谐之景跃然眼前。

深化共建共享。健全集聚区、社区“1+1”结对工作机制,发动161个新兴领域党组织与社区小区“牵手结对”,优化“七助四进”服务(助餐、助居、助行、助医、助学、助岗、助娱,金融服务进社区、特色产品进社区、治理力量进社区、金融文化进社区),统筹企业专业力量、社区属地资源,绘制资源共享地图,推动居民、白领、户外工作者等主体共享法律服务站、“安静书桌”等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一老一小”关爱、职业技能培训、潮汐停车等228个结对项目,健全互助互惠服务体系,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江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与万松街道妙墩社区结对共建,确定关爱“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项目,打造烤箱、冰箱、料理工作台等设备一应俱全的“桐星守护幸福工坊”,开展手工烘焙、手工制作等活动30余场,制作由孤独症儿童创作剧本、制作道具并参与演出的儿童剧《追星星的孩子》,既帮助“星宝”们打破沟通交流障碍、打开融入社会的第一扇门,又提升集聚区和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构建发展体系

打造区域共治“新样板”

畅通融合发展小循环。江汉区依托区域联合党委联席会议,搭建“企业家沙龙”“业务研讨会”等交流载体,达成定点配餐、定制工服等77项合作,推动楼宇企业、商圈商户融合发展。针对居民小区、商务楼宇人员密度大、潜在客户多的特点,链接1300余家企业、商户、摊主的专业服务资源,组织开展“精武有集市”“云天四季”等商圈义卖活动63场,既让居民、白领享服务、优体验,又为商圈、商户添热度、增流量,助力越秀国金天地、江汉路等商圈入驻率超90%。

畅通产业发展中循环。紧盯区域主导产业,由区域联合党委牵头,整合产业领军人才、链主企业等资源,举办武汉国际时装周、江汉人才国际峰会、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30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享资源、抱团发展。发挥区级数字经济产业链党委专业优势,2024年组织开展30场链上对接活动,发布91个应用场景,吸引75家头部企业和孵化、研发机构落户江汉区。召开打造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座谈会,邀请专家、企业家围绕航运服务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2024年全区规上其他交通运输业及仓储业总营收较上一年增长54%。

畅通区域发展大循环。探索建立跨产业合作运营模式,先后召开数字经济、商贸物流、商业服务、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产业供需对接会9次,初步达成25项合作意向,形成“时时有合作、处处是商机”的发展生态。举办“同心赋能·科创融链”科技创新供应链对接会,推动多家企业在技术研发、应用赋能、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赋能江汉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江汉路商圈党委,扎实推进网络直播行业党建省级试点,提供送温暖关爱、送安全健康、送政策资源、送法律咨询等“暖心四送”服务,聚焦“直播+商圈”“直播+美食街”繁荣街区夜间经济、小店经济,开展直播电商助力实体经济活动400余场次,推动直播电商助商惠民、助销惠企常态化长效化,以区域协同联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市报》(2025年05月19日第19版)


责任编辑:越玥

武汉商圈社区功能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