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构建多方联动协调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生活圈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5年05月26日 16:11:29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沈阳市铁西区启工街道社区食堂内,老人在享用爱心餐品。

启工街道社区食堂供图

沈阳市铁西区昆明湖街道社区志愿服务队成员为老人理发。

昆明湖街道供图

清晨的阳光洒进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启工街道社区食堂,86岁的独居老人张淑珍正和几位老姐妹享用着热气腾腾的早餐。“三菜一汤只要8元,还能送上门,这政策真是暖到我们心坎里了。”张奶奶的话体现了铁西区养老服务改革的民生温度。

去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为养老服务改革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沈阳市铁西区以“普惠性、多样化”为发展方向,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银发族在“15分钟生活圈”内尽享晚年幸福。

居家养老:

定制服务温暖银发族

适老化改造的“一户一案”彰显人文关怀:在工人村街道的刘阿姨家,改造团队发现刘阿姨习惯用左手,特意将马桶扶手安装在右侧;在视力不好的王大爷家,改造团队对地面采用了高对比度防滑条……上门了解老人需求,“一户一案”先设计再改造,按需配置轮椅、护理床、防褥疮垫等物品。3年来,在铁西区1400户家庭的改造清单上,这样的个性化设计超过200项。

政府购买服务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全覆盖。“这可解决我的大问题了,相当于请了专业的护理员,还不用自己负担费用!”家住兴顺街道的刘大爷上月摔伤骨折休养期间享受了24小时护理服务,相当于省了2000多元护工费,他的女儿感慨不已。2024年,铁西区为低保、低保边缘、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约11万人次,服务时长达14万小时。

养老专属网格员织就幸福安全网。“奶奶,您腿脚不方便,有什么需要买的东西就跟我们说。”启工街道启悦社区网格员主动给辖区独居老人当“跑腿员”,为老人送去关怀与温暖。兴华街道社区网格员王颖在例行巡查时,发现一位独居老人未取早餐,立即上门查看,挽救了突发心梗病患。铁西区这样的“主动发现”机制,今年已化解风险隐患57个。通过网格员定期探访,上门问询,形成“需求发现—服务对接—效果反馈”的闭环管理。

启工街道启悦社区负责人郭爱丽表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社区为80岁以上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3小时—45小时免费上门服务,包括室内清洁、起居照料、陪同代办等,基本将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服务全部涵盖,解决了居家养老群体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

社区养老:

嵌入式服务实现“不离家养老”

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米”。在凌空街道,64岁的陈阿姨白天在社区养老服务站参加文艺活动,晚上到小区服务点参加广场舞团,这种“驿站式养老”让她既不离开熟悉环境,又能享受专业服务。像陈阿姨这样的“50后60后”新生老年群体,非常青睐这种“不离家”的社区养老模式。截至今年4月,铁西区已建成37个养老机构、29个区域养老中心、193个养老服务站、188个小区服务点,形成半径500米的四级养老服务网。

“梯度培育”养老社区满足多元需求。重工街道南十社区的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提供短期日托、医疗巡诊、用药指导等服务;启工街道保利社区站点开设代际课堂,孩子们教老人用智能手机,老人教孩子包粽子……2024年,铁西区实现每个街道、镇至少分布1家区域性养老中心,满足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全年开展活动1540余场,惠及周围老年人1万余人次。今年,铁西区计划再培育20个标准化社区服务站,实现“从有到好”的完美升级。

社区食堂“小餐桌”托起惠老爱老“大民生”。在启工街道社区食堂,“劳模在行动”系列主题活动火热开展,沈阳市劳模王建国声情并茂讲述奋斗故事,年轻志愿者与老人共做“年代饭”忆苦思甜。翟家街道的社区食堂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开展主题庆祝活动,邀请儿童和老人共度节日,绘就“一老一小”温馨图画。铁西区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重点民生实事清单,创新打造“社区食堂+”多元服务平台。全区28家助餐点(含社区食堂)不仅解决就餐难题,更成为基层治理的新载体。

“在民政部门指导下,我们深挖辖区资源,充分满足老年人用餐、文化、娱乐等需求,精心打造‘一站式’养老服务综合体,让周边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周到服务。”翟家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刘宇鹏说。

机构养老:

专业呵护老人幸福晚年

发挥“基础类”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吴大爷是大潘街道的国家五保政策对象,年纪大了无人照顾。在街道和村委会的动员下,他签订了集中供养协议,进入公办养老机构安度晚年。“在这里吃、住都很不错,昨天社工们还过来给大家办集体生日会,我们都很舒心快乐!”吴大爷所在的养老机构是彰驿中心敬老院,隶属于铁西区民政局,是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兜底保障型养老机构,承担社会托底功能。截至今年4月,全区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共有17家,可以保障困难群体入住。

强化“提升类”养老机构中坚力量。2024年,铁西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约28.6%,其中月收入在3000元—8000元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约62%。在此背景下,铁西区重点发展月均收费3500元—6000元的大众普惠型养老机构。全区37家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率100%,智慧安防系统安装率100%,消防安全年检通过率100%,全方位守护老年人安全。目前,铁西区各类中端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维持在75%以上,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打造“示范类”养老机构标杆。“医生24小时驻院;小病不出门,大病有绿色通道”的医养模式深受欢迎。沈阳颐瑞家护理院(原建大医养结合养老院)升级改造,将中医理疗融入日常照护,通过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与支持,在院老人慢性病复发率下降30%。铁西区还通过“筑巢引凤”提升机构养老品质,引进中康、北京积善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入驻养老机构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

铁西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布华霖表示,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始终秉持“让老人满意、让家属放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深化医养结合特色服务,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一份暖心餐到一张护理床,从一次上门服务到一套智慧系统,铁西区正以《意见》精神为指引,用有温度的改革破解养老难题。正如在社区食堂过生日的赵大爷所说:“现在养老就像在‘幸福超市’,需要什么服务都能选到。”这份触手可及的幸福感,正是养老服务改革最生动的注脚。

铁西区民政局局长栗晖介绍,铁西区是老产业工人聚集居住城区,也是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城区。对此,该区充分整合多方资源与力量,有效贯通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养老模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围绕“尊老敬老爱老”,深入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全力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让辖区广大老年人共享铁西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未来,铁西区将不断完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身边、家边、周边’的优质养老服务,书写新时代养老服务的暖心答卷。”栗晖说。

《中国城市报》(2025年05月26日第13版)


责任编辑:越玥

社区养老养老服务民生夕阳红社区功能正能量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