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首次把“城市更新”纳入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会议明确提出“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三位一体,实现城市的“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并着重强调“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我认为,“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首先就是它的定位高,是把城市更新作为实现城市发展“主题”和“主线”的重要抓手。这就意味着它所肩负的责任之大,是以往新城开发、房地产开发等所不可比拟的。其次是它的要求高,新时期的城市更新,必须紧紧围绕内涵式发展,以存量提质增效为目标,而不是以往的增量扩张、摊大饼、铺摊子、片面追求速度。第三是它的能级高,要通过持续的城市更新,实现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使城市发展登上新台阶。因此,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并非简单地规划、设计和建设,也不是什么“修旧如旧”的改造,而是一场中国城市发展方式升级的高水平实践。
具体而言,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就是要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不是过去追求的高速度扩张。
高质量体现在城市更新应成为营造创新生态、激发城市活力的“拓荒者”。以上海为例,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不仅要看“高大上”的技术、设备、人才、成果等硬指标,更要看环境、氛围、生活等“软指标”。高质量的城市更新能够起到“拓荒”效果,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高质量体现在城市更新应成为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者”。产业转型升级大体上有5个支点,一是空间调整推动,二是技术进步带动,三是资本助力撬动,四是人才集聚拉动,五是产业政策联动。其中,第一种空间调整就与城市更新有关。通过城市更新,可将传统产业的空间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需求,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城市更新,可使城市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就业结构更加多元,消费与生产更加有机衔接;通过城市更新,在重点产业区内推进“工业上楼”、建设“垂直工厂”,可提高单位产出率、节约集约用地。
高质量体现在城市更新应成为内涵式发展方式的“创新者”。内涵式发展涉及许多方面,就城市而言,主要体现在功能完善、环境优化、品质提升和配套补齐上,而非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面积扩大、建筑拔高,在现有基础上无限制地做加法、甚至做乘法。城市更新有一个神奇之处是,它往往可以通过做减法来获得做加法或乘法也难以获得的效果。
高质量体现在城市更新应成为文脉的“守护者”。自从上海提出由过去的“拆改留”转变为“留改拆”之后,大量具有历史底蕴、文化遗存的建筑、街区被得以重视和保留。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政策又调整优化为“留改拆并举”,这更有利于文脉赓续,留住城市精魂。
高质量体现在城市更新应成为市民美好生活环境的“提供者”。所谓高质量并非就是“高大上”,城市更新具有“小规模、渐进式、个性化、可持续”的特点,它是在现有城市基础上进行的精雕细琢。尤其需要接地气、顺民意、为民生,成为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便民项目”。
高质量体现在城市更新应成为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者”。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战略性举措,需要发挥市场主体、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协调统筹各方面的认识、资源和利益;需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高质量,就是要更加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防止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防止行政性大包大揽;善于找出社会最大公约数,统筹各方,凝心聚力,实现多赢。(中国城市报记者王迪采访整理)
《中国城市报》(2025年07月21日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