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解锁杭州海归小镇产城人融合密码

2025年08月04日 18:16:00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位于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的一木禾(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试验。

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供图

引育生物技术核心企业150余家,生物技术产业集聚度高达50%,职住人群超3万人,科创人才8000余人,企业创始人中博士及以上学历占78%……这样一组亮眼数据来自占地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镇”。

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南科技城核心区,规划面积3.78平方公里,是全国首批揭牌的海归小镇。近年来,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以服务科学家创业成功、服务科创企业快速成长为使命,全力打造以生物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国际创新区。

产业立城

打造生物技术产业核心引擎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依托传化集团在化学、化工、农业等传统制造业方面的深厚底蕴和链主优势,借助杭州强大的人才集聚效应,依托欧美同学会总会及省市区各级政府等资源优势,小镇锚定生物技术新赛道,全力打造国内首个以生物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国际创新区。

截至目前,区域内产业空间已超过100万平方米,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从孵化—初创—产业化—总部全生命周期的充足物理空间。同时,配备的基金群规模近300亿元,真金白银地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政策、空间、资金等多要素的协同作用下,小镇已引育生物技术核心企业150余家,生物技术产业集聚度高达50%。启函生物、衍进科技、神拓生物、一木禾生物等一大批由海外高层次人才、归侨、华侨等主导的优质项目纷纷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此外,小镇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五链协同体系,较国内常见的“四链融合”模式更强调服务链的全周期贯通。通过整合政府、高校、投融资机构资源,打造“科创孵化—创新中试—产业集群”的贯通平台,为企业提供从幼苗到总部的全周期服务。

2024年,小镇新增合作生态伙伴50余个、准独角兽企业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博士后工作站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在这里变成现实。

如今,上述产业生态优势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企业的合作力与发展动能。园区内生物医药企业纽龙生物与极麋生物的故事,就是这一优势的生动写照。

专注于高纯度、高活性生长因子等重组蛋白研发生产的纽龙生物,与专注于细胞培养基研发生产的极麋生物,恰巧同处科技城园区。

正是这种地理上的“近在咫尺”,让两家企业在日常沟通交流中迅速发现了业务的天然契合点——纽龙生物生产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核心产品,正是极麋生物细胞培养基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料。

双方一拍即合,纽龙生物凭借其先进工艺和规模优势,开始为极麋生物定制供应高品质的EGF、aFGF、IGF-1等生长因子。

这一“就近合作”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成效:极麋生物的生产流程显著优化,每升细胞培养基的生产成本降低30%,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随之而来的,是订单量的持续增长与新产品研发投入的不断提升。对纽龙生物而言,合作同样带来了产品落地场景的拓展与销售额的稳步提升。

纽龙生物与极麋生物的成功合作,正是传化科技城通过产业科学规划布局,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同的缩影。园区内企业沟通成本低、物流便捷、信息传递快、创新资源共享充分,使得“在园区内找到理想合作伙伴,实现从研发到生产的无缝对接”成为常态。

品质提升

构建国际化城市生活圈

小镇,不仅是生物技术创新成果产出地,也是小镇美好生活承载地。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小镇不忘提升城市品质,致力于为人才打造一个舒适、便捷、国际化的生活圈。

从城市业态来看,国际学校、国际社区、地标商业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落户。作为英国顶级名校惠灵顿公学在中国的最大校区,惠灵顿杭州校区为孩子们提供了国际化的教育资源;正在建设的光环梦中心,作为以科技公园为特色的高端商业综合体,将为居民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新加坡经典模式的邻里中心、希尔顿酒店、邵逸夫医院分院等一应俱全,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让这里成为萧山国际化元素密度最高的区域,满足了科学家、企业家和科创人才高品质的生活需求。

在人才生态方面,小镇职住人群已超3万人,其中25—35岁的青年人占比达51%,呈现出鲜明的年轻化特征。科创人才8000余人,这些青年才俊主要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瑞典、西班牙等20余个国家,创始人当中博士及以上学历占78%,海外留学背景占比72%,这让小镇像个“联合国”。

多元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是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围垦文化;是传化近40年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频的创新文化;是大量海归人才、新杭州人带来的生生不息,不断生长的科创文化。这三种文化的叠加,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和创新氛围,让小镇宛如一个充满活力的“联合国”,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此外,小镇坚持可持续发展,成立传和能源,开发综合能源项目,采用“中水源热泵+冷热双蓄能”技术,利用钱江污水厂再生水实现区域集中供冷供热,年减排二氧化碳2.6万吨,减少氟利昂使用24.48吨。其地下车库物联网智能照明系统节能率达84%-94%,单盏灯日耗电量仅为0.045—0.049千瓦时,远低于传统照明系统。

杭州传化科技城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创新区的终极运营是社群运营。我们不仅提供空间,还聚焦科学家的实际需求,打造包融创新的区域文化,营造大量交互场景,构建有温度的创新社区。”

极麋生物与衍进科技在细胞培养基方向达成了合作,正是源于两位青年科学家共同参加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策划的活动,从惺惺相惜到结伴同行。

政企合作

探索存量提质的创新模式

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的成功,离不开政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10多年前,萧山成立萧山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江南科技城管理局前身),与传化集团携手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模式,充分发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强大合力。

由传化集团及其旗下全资子公司与萧山区国资联合成立浙江传化江南大地有限公司负责开发运营,政府提供土地、税收等政策支持,实现“规划—建设—招商—服务”全流程市场化。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政府主导园区开发的路径依赖,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稀缺性。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模式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源资本参与开发建设。截至目前,该区域已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60亿元,叠加固定资产及研发投入150亿元,区域投资累计超过300亿元。

面对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萧山以31年来最大力度的体质机制改革,对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体制机制进行优化升级。

如人员方面,创造性地实施政企合署办公,萧山经开区与传化科技城统筹优化编制资源和人员配置,挑选精英组建专班,实现零距离沟通、高效化办事;又如财权方面,探索“以园养园”机制,赋予小镇相对独立的财政结算机制,并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板块开发运营;再如事权方面,以事项下放、服务下沉为核心,探索“办事不出园”机制,实现板块内事务一站式办理。

上述举措形成了政企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分你我”。不少创业者表示,“在这里,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特别丝滑,我们只要做好自己专业的事情,其余的交给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就好。”

根据计划,未来10年内,小镇将集聚1000余家生物技术企业,职住人群达到10万人,全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海归人才首选地、数字医药新高地、产城融合示范地”。

如今,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04日第17版)


责任编辑:越玥

生物技术产城融合传化传化物流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租房市场迎法治保障

中国城市报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