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方美学”的新叙事——第五届消博会刮起国潮风

2025年04月17日 22:28:38 科技日报韦秋莹 王姗姗 王祝华

南京馆中,工作人员正在向观众讲解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的奥秘;北京馆内,景泰蓝制作技艺的点蓝工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参观者驻足观赏;对着手机镜头,“00后”消费者小林兴奋地展示刚入手的“三星堆青铜面具”文创产品……4月16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的国潮主题展区热闹非凡。

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本届消博会上,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通过数字化设计和年轻化的表达方式,焕发出新生,让世界见证东方美学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技艺,千年传承

“金箔的厚度只有0.11微米,差不多是A4纸厚度的1/700。”南京金陵金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苏畅拿着金箔画向记者介绍道,南京金箔的锻制工艺始于东晋,至今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佛像、神像的贴金以及城市徽标等建筑领域。

苏畅说,传统打金箔需要经过拍叶、做捻子、落开子、沾捻子、打了戏等12道工序。在拍叶阶段,匠人需要将经过缓慢冷却的金条,用拍叶锤进行精细地捶打,直至其薄如纸张,成为金叶。在做捻子阶段,匠人需要使用薄竹刀将金叶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片,这些小片被称为金捻子。每张金叶子可以切成16枚金捻子。最后制成的金箔轻薄如蝉翼,柔软似丝绸。

每件非遗产品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北京馆内的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北京工美集团多年来与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解决了多项景泰蓝加工工艺难题,并创新多种传统工艺与景泰蓝技艺的结合。

“我们还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独特技艺。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该工作人员说。

融古通今,大胆创新

“这个扇子精致且充满文化气息,我可太喜欢了!”在青海馆的青绣展区,年轻消费者王玉对青绣扇子爱不释手。在本届消博会,像她一样为国潮产品买单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消博会开幕的当天下午,我们的三星堆青铜面具造型的变脸玩具就售空了,连展示样品也被抢完了。”四川馆展区工作人员表示,就连他们自己都对产品受火爆追捧感到意外。

国潮产品的热卖,不仅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映射出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记者在多个非遗展区观察到,国潮产品在设计上紧跟消费者需求,大胆创新,融入现代审美元素,使得传统非遗产品既有颜值,又有文化感。

杭州朱炳仁铜艺有限公司推出的铜雕技艺产品“大圣笔”和“哪吒笔”,分别以孙悟空和哪吒的法器为设计灵感,巧妙地将古典美学与现代实用功能融为一体。“大圣笔”谐音“大胜”,寓意一笔定乾坤;“哪吒笔”则融入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呼应当代年轻人自强不息,一度成为该品牌国潮产品线中的“断货王”。

国潮破圈,不仅在于产品的创新和设计,更在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消博会一号展馆,人形机器人身着精美的黎锦服饰缓缓行走,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的使者,将古老的黎族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机器狗则身着黎锦制成的“战袍”,灵活地在人群中穿梭,吸引大批观众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这一创新性的展示,不仅让观众对黎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深入了解,也展现了国潮产品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张阿嫱

非遗手工艺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