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李现出现在北京公园拍摄“打鸟”,在互联网引爆多个热搜,也将观鸟这个原本小众的活动推向大众视野。观鸟,治愈了无数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心灵,激发了人们对鸟类的热爱,对自然的关切。生态保护带来的是人与鸟类和谐共生的美好场景,近年来,多地陆续发布“观鸟地图”、举办观鸟节等活动,生态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绿色生产力。
“打鸟集邮”
所谓“打鸟”,是摄影圈的戏称,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因为拍摄对应的英文单词与射击同为shoot,用相机取景按下快门感觉也像是在“打”一样。但这种“打鸟”跟伤害毫无关系,反倒源于对自然和生命的喜爱和尊重。
飞翔的精灵总是赋予生活灵动的欢喜和无比辽阔的想象空间。春季是鸟儿繁殖的季节,也是候鸟迁徙的时期,它们忙着迁徙、求偶、筑巢、育雏,羽毛也更为鲜艳亮丽,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走向户外,捕捉这些精灵在自然怀抱中繁衍生息的动人瞬间。
大天鹅 王军 摄
“我们在北京官厅水库监测了20多年,今年的候鸟最多,足足有十几万只。”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告诉中国旅游报社记者,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天气晴好的日子,从远处看,候鸟整齐排列着飞行,突然之间,鸟会越来越多,飞行序列被打乱,有的上升、有的下降,有的要横向穿越,取景器里铺天盖地都是候鸟的身影,就像汹涌的浪潮。”李理已连续多年监测候鸟,但还是经常被这种生机勃勃的美震撼到,“总是很长时间回不过神,自然之美难以言喻。”
在“李现打鸟”成为热搜之前,以樱花闻名的玉渊潭公园就一直是很多观鸟爱好者的聚集地。观鸟爱好者张先生经常公园一开门就入园,有时候他并不急于拍摄,而是静静地享受美妙的音乐——“春天是鸟类繁殖的日子,鸟儿们求偶时会唱歌,和平时的叫声不一样。清晨走进公园,四周的鸟类都在唱歌,清风阵阵,那种体会妙不可言,感觉非常自由,心情舒畅。”最近,玉渊潭公园东湖北岸正在举办“镜头中的大美国家公园”和“玉渊花园”生态科普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人幸福感满满。
为什么喜欢观鸟、拍鸟?观鸟爱好者小古经常会在专业望远镜里仔细观察鸟的嘴巴、脖颈、爪子、毛色,“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小古说,不少观鸟爱好者有着“集邮”般的乐趣,如果拍到了之前没有见过的鸟,总是能让人高兴很久。
“按图索鸟”
“春有天鹅、苍鹭、红嘴鸥悠游觅食,夏有白鹭、夜鹭孵化育雏,秋有‘鸟浪’奇观,冬有豆雁、灰鹤遮天蔽日……”作为华北平原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
去年3月,《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鸟图》正式发布。作为“鸟类天堂”,衡水湖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鸟类活动场景。各个季节能观赏到什么鸟?观鸟路线、点位有哪些?游客及观鸟爱好者可“按图索鸟”,一饱眼福。衡水市滨湖新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冯晓华说:“湿地科普、观察生物多样性、感受鸟类天堂的绚丽多彩,在衡水湖可实现一站式体验。”
白头鹎 王军 摄
北京也是地处东亚—大洋洲候鸟迁徙通道上,一年四季都有鸟类在此活动,鸟种数已超过500种。去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了“北京智慧观鸟互动地图”,公众在“首都园林绿化”微信公众号或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网站“爱鸟新时代共建好生态”专题均可进入“观鸟互动地图”。在地图中,可以浏览到全市各观鸟推荐地,点击即可查看观鸟点位、常见鸟种及最佳观鸟季节。
此前,广东发布《广东省观鸟手绘地图》,推荐的观鸟点涵盖全省21个地级市的森林、湿地、湖泊、城市、乡村等多样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类型,其中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为主,既有单个的点,也有成片的区域。这些观鸟点大多生态资源优越,和都市生活圈的距离也不远。
清晨时分,在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的滩涂上,黑脸琵鹭用琵琶状的扁喙轻扫水面,惊起阵阵涟漪,芦苇丛中倏忽掠过翠鸟,盈盈一水间,苍鹭捕食的身姿轻盈敏捷……这是一座集科普教育、生态修复、休闲游憩为一体的市政公园,也是市民游客认识自然的体验场。
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也经常上演盛大的“飞鸟派对”。为了让市民游客更好地观察鸟类,公园精心设置了多个观鸟亭。这些观鸟亭不仅提供了绝佳的视野,还配备了自然教育讲解牌。从候鸟的迁徙路线、生活习性,到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都有全面的介绍。另外,公园还为自然教育径配套了观鸟主题的自然教育课程,不定期邀请鸟类专家开展导赏活动,为市民游客解读鸟儿每一个行为背后的意义。“以前觉得自然在远方,现在发现它就在城市里。”一位参加过导赏活动的中学生这么说。
“观鸟+旅游”
鸟类是人类容易接触到的野生动物,观察它们不仅能亲近自然,更能培养环保意识。近年来,立足“鸟类的天堂”,衡水市滨湖新区积极发展研学旅游,打造“研学万物,相约衡水”旅游品牌。冯晓华介绍,当课堂从学校延伸到衡水湖,大家真正体会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也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了一颗热爱自然、关心生态环境的种子。
“高原仙子”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在高原地区繁殖、生活的鹤类。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是黑颈鹤主要越冬区,在这里,雪山、湖泊与鹤影交织成一片诗意。近年来,林周县将黑颈鹤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探索发展特色观鸟经济。林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焦春壮介绍:“我们重点推出了‘缤纷四季 多彩林周’文旅融合活动,其中‘冬觅鹤影’受到观鸟爱好者欢迎,对林周的推介宣传也起到了良好效果。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观鹤拍鹤活动,努力将其打造成特色品牌。”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和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近年来,为方便市民游客观鸟,当地打造了一批景观化观鸟平台,策划环鄱阳湖“观鸟+旅游”精品线路,推出观鸟点,举办观鸟活动。“观鸟已成为鄱阳湖特色旅游方式,环鄱阳湖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做好‘观鸟+’的文章,发展观鸟+民宿、观鸟+古村、观鸟+体育赛事等主题产品,提升游客体验,带动旅游消费。”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北京市密云区北庄镇被观鸟爱好者誉为观鸟小镇,清澈的河水、丰美的水草吸引了白鹭、灰鹤、天鹅等珍稀鸟类在不同季节栖息于此。北庄镇近年来积极探索以观鸟为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观鸟经济沙龙、救助鸟类放归、实地观鸟指导、常见鸟类科普、特色农产品市集等活动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当前正值观鸟季,为杜绝不文明的观鸟行为,市民游客观鸟时应注意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与鸟类保持安全距离,不打扰它们的生活,做文明观鸟人。“观鸟者应该有这样一个境界,看到鸟是一种收获,看不到鸟也是另一种重要的收获——证明这样的天气、时间、地点鸟类不活跃。对于鸟类研究来说,任何观鸟记录的数据都是有科学价值的。”李理觉得,这也是生态科普活动应提倡的一种科学态度。
景事评说
“打鸟”的都是大爷?这是一种误解
在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扛着“长枪短炮”装备精良的摄影“老法师”拍鸟。
“不少人认为观鸟的人都是财富自由的大爷,其实是一种误解。”“95后”观鸟爱好者古宇说:“观鸟并非单纯有钱有闲‘烧钱’买设备,对于更多人来说,观鸟只需要带上一副望远镜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各个社交平台上,观鸟入门、观鸟指南、观鸟装备……关于观鸟的话题不少,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参与和关注。网络上多了不少观鸟社群,“赛博观鸟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活跃在各个评论区里,化身气氛组。同时,高校里也出现了不少观鸟社团。
因为经常参加观鸟社群的活动,古宇发现如今,观鸟人群呈现出多年龄层的大众化趋势,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等联合发布的“2023年内地观鸟爱好者和观鸟组织本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内地观鸟爱好者人群数量已超34万人,相较于2018年开展的上一轮调查(14万人),5年来净增20万人。净增的20万人群中,以中青年为主,有35.08%的被调查者因兴趣而自发开始观鸟,在各项参与起因中排名最高。
当价值不菲的徕卡镜头与网上买的百元望远镜共同对准同一只鸟,观鸟经济也展现出它的包容性和更多的可能性——它既可以是高净值人群的专业爱好,也可以是年轻人的快乐法宝。
“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的资金受限,摄影器材这块的确比不上‘老法师’,但可以不比出片比知识。”一位观鸟爱好者提到,这可能是年轻人和“老法师”观鸟的差别之一。年轻观鸟群体里,经常比拼的是谁看到的鸟类种类更多,谁能认识更多的鸟。
亲近自然,被自然疗愈。因为观鸟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观鸟搭子,去不同的地方观鸟旅游,学到更多鸟类知识。把自己对自然环保的理解和旅游生活场景连接起来,受到潜移默化的生态教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者,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这些是年轻人在观鸟过程中追求的情绪价值。
“2023年内地观鸟爱好者和观鸟组织本底调查报告”中还提到,观鸟组织和观鸟爱好者正成为中国自然生态观察与记录、监测与保护的重要力量。每年春秋的迁徙季,各地观鸟组织积极开展鸟类调查监测与护飞活动,互相交流数据,在候鸟迁飞通道上织起守护网络,让候鸟的飞翔轨迹留下生态保护的印记。从观鸟到爱鸟、护鸟,他们共同绘制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秀美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