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广东东莞莞城中心幼儿园中三班的小朋友刘星悦走进东莞市博物馆的幼儿小课堂,那些曲尺式、三合式、楼阁式的古陶屋样式让他备感新奇。他说:“这些陶屋虽然小小的,却藏着大大的智慧。”
经过半年的筹备,日前,东莞市博物馆的幼儿小课堂正式开课,陆续接待了莞城中心幼儿园的11批小朋友。东莞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杨畦认为,学龄前儿童进入博物馆学习已越来越被社会和家庭认可。东莞市博物馆教育团队组织有幼儿教育资质和家庭教育资质的人员专门为学龄前儿童开发课程,举办博物馆幼儿小课堂、幼儿园博物区(巡展)、幼儿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以“走进园”和“请入馆”的方式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
杨畦介绍,东莞市博物馆幼儿课堂共开放了2个主题3个课程,涵盖艺术、社会、科学3个领域。这些课程依托《“吉祥四宝”带你游古东莞》手偶系列教育片、“当儿童遇到博物馆”亲子教育展,结合博物馆教育特色与幼儿园的教育领域进行开发与实践,采取“儿童—环境—同伴”模式,从创建出与学龄前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情景出发,链接博物馆五感体验及小知识,让儿童主动地与有吸引力的场景发生互动,了解客观世界,不断强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老师,很久以前东莞人就住在这个小小的屋子里吗?”“老师,我好喜欢我的新朋友——莞盐超人!”东莞市博物馆幼儿小课堂启动以来,莞城中心幼儿园小、中、大班11个班的儿童先后走进东莞市博物馆,深度体验了“‘陶’你所想”“陶屋过家家”“莞盐超人”等课程。孩子们在真情实景中,通过有趣的游戏互动、体验感十足的操作实践了解东莞陶泥和莞盐历史。
东莞市博物馆幼儿小课堂 东莞市博物馆供图
“在陶屋里过家家是一种什么体验?”莞城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东莞市博物馆的陶屋里看到,残碎的彩陶片记录了6000年前东莞先民的生存痕迹,上面的纹饰刻画了先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如今,孩子们跨越6000年的历史长河,张开想象的翅膀,将陶泥变幻出独特的样式,展现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理解。莞城中心幼儿园中四班的小朋友林彦乐说:“老师带我们认识了不同朝代的陶器,还让我们用黏土为陶器做装饰。原来几千年前的人们就会用泥土做出那么精美的器具了。”
“莞盐的秘密”是东莞市博物馆幼儿小课堂的另一个主题。在东莞市博物馆的莞盐实验室里,孩子们变身小科学家,跟着“莞盐超人”学习制作莞盐,用五官感受盐、探索盐,揭开制盐的神秘面纱。莞城中心幼儿园中一班的小朋友周云逸说:“博物馆的老师告诉我们莞盐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很长时间,让我们知道了莞盐在东莞历史上的重要性。我们还学会了过滤盐,我想跟爸爸妈妈在家里也试试做一下。”
莞城中心幼儿园自2016年起与东莞市博物馆携手,不定期开展“当儿童遇到博物馆”移动巡展、幼小初联动课堂、“‘吉祥四宝’带你游古东莞”亲子活动等共建活动,提升幼儿探索博物馆的广度与深度,让他们更好地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感受文化的力量。莞城中心幼儿园副园长黄衬嫦认为,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展品资源,可以通过多维度资源整合与沉浸式互动设计,结合主题式展陈和互动装置,以直观、具象的形式拓展幼儿认知边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独特的教育场景,在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传递科学、历史知识,激发探索兴趣。
东莞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会持续开放更多主题类型的幼儿课程,并延伸至幼儿园与家庭,打造“馆—园—家”共育模式,为儿童奠定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