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岩遗址出土的部分石器
专家在白莲洞遗址调研 郭凯倩 摄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对于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我们一直孜孜以求。1956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和贾兰坡带队在广西柳州调查,揭开了中国南方史前考古的序幕。随着巨猿洞、白莲洞遗址、柳江人遗址、鲤鱼嘴遗址及凤岩遗址等多处史前遗址的发掘,柳州乃至广西的史前文化为众人所知,成为探索早期现代人类起源和史前文化发展演化的热土。近日,纪念白莲洞遗址发现七十周年暨凤岩遗址考古成果交流会在柳州举行,人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这里。
柳州史前文化内涵丰富
裴文中曾为白莲洞遗址题词:“中国可以成为古人类学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走进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在“洞穴·家园——柳州史前文化陈列”展厅,人们穿梭在展品间,透过数万年时光,翻阅着人类生命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章。
“白莲清香泥不染,洞内堆积内涵多。”从贾兰坡对白莲洞的评价可见该遗址文化积淀丰厚。自1956年发现后,白莲洞遗址经历多次发掘,共出土文化遗物近4000件、古人类牙齿2枚和2处用火遗址。经研究分析,白莲洞遗址保存了距今3.7万年至0.7万年的连续堆积,可划分为5个文化时期,展示了史前人类跨越3万年洪荒岁月的社会变迁。
白莲洞遗址是我国南方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文化遗址,全景式展现了华南地区考古学文化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的演化过程。“白莲洞遗址为界定华南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起止时间提供了重要的判定依据,成为我国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研究的‘南方模式’。”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馆长蒋远金说。
“北有山顶洞,南有白莲洞。”白莲洞遗址考古打开了柳州史前文化研究的大门。1958年柳江人遗址的发现让柳州闻名世界,以白莲洞和柳江人两处遗址为中心,柳州地区陆续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对柳州区域史前文化内涵的界定以及本区域史前文化发展演化序列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欧亚大陆的智人很可能是一家”
1958年,一个叫潘定芳的人在柳州柳江通天岩洞挖岩泥的时候,掘出了一块人类头骨化石。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柳江人化石。
柳江人化石材料为一件基本完整的颅骨和17件肢骨,经鉴定来自一个约40岁的男性个体。专家认为,柳江人是中国地区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化石人类骨架之一,其完整程度在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均较少见,对研究大区域内现代人的演化和扩散模式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柳江人化石出土层位信息模糊,对于柳江人的实际生活年代一直有争议。
2020年至202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成研究团队,并与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澳大利亚人类演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对柳江人的实际生活年代展开研究。“我们对人骨化石进行了铀系测年,并对沉积物进行综合测年和比对,最终确定柳江人生活的年代是距今约3.3万年至2.3万年之间。”负责该项目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研究室主任邢松告诉记者。
这一研究成果的公布对柳江人的演化意义重大,表明在4万年前至3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已经在非洲之外的欧亚大陆广泛地迁徙扩散,柳江人与田园洞人、山顶洞人都是这一事件的重要参与者。另外,从颅骨形态来讲,柳江人与法国克罗马农人相似度极高,它反映了当时的人群特征并未像现在这样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分化。“欧亚大陆的智人很可能是一家。”邢松说。
凤岩遗址验证白莲洞遗址五期文化序列
在白莲洞等遗址进行70年研究的基础上,专家提出了白莲洞五期文化发展序列,涵盖了白莲洞文化从旧石器至新石器中期的5个重要发展阶段,这也是中国南方史前人类发展演化的重要论证。但由于早期考古条件限制,对于柳州史前文化谱系建立仍有不少疑问有待考证。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和柳州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等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距离白莲洞遗址约3公里的凤岩遗址进行正式发掘。
此次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重要发现之一是清理出一座距今三四万年的墓葬。墓葬主人是一名成年女性,其颅骨保存较为完整,采用侧身屈肢葬,年龄在30岁至35岁之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付永旭介绍,这是柳州地区近年发现的唯一一座史前墓葬,同时也是广西地区少见的早期墓葬之一,为认识柳州乃至整个华南地区早期现代人起源与扩散、人类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外,在凤岩遗址还发现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陶器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大量与加工打制石器有关的石料、断块、石核、石片、碎屑等,还发现大量水陆生动物遗骸。
“凤岩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对于探讨整个柳州地区洞穴遗址、柳州史前史、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史前人类行为模式、人类体质、古代环境及其变迁和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付永旭表示,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出土遗物的情况,基本解决了本地区燧石制品和砾石制品的早晚关系。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遗物也验证了白莲洞遗址的五期文化发展序列,为构建更为完整的柳州史前文化谱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信接下来的凤岩遗址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华南史前文化发展脉络、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渊源,提供更加坚实的学术支撑。”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社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