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字路口的古镇|投资52亿兴建的滦州古城,需重新激发游客兴趣

2025年08月01日 19:35:16 澎湃新闻李文姬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从北京驱车三小时,便能抵达位于河北的“关西第一州”——滦州。

滦州,因滦河而得名,有着3000年的文化积淀。1913年改州为县,2018年撤县设市。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座铁路大桥皆诞生于此,历史上曾享有“津东工业,唯滦最盛”的美誉,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乾隆皇帝巡幸滦州时曾留下“揽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的名句,更为此地增添了几分柔美韵味。

在这里,有一座总投资52亿元打造的古城,曾被称为滦州这座重工业城市的经济转型样板之作。

滦州古城于2012年5月对外开放,2014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按照“外在形式明清建筑、内在品格滦州文化”的思路,滦州古城以中国北方契丹文化为主导,滦河地域文化为核心,致力于复原“上河图”般的不夜盛景。

滦州地处环京津、沿渤海的“黄金腹地”,西距北京仅200公里,是沟通华北、东北经济区的重要枢纽。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滦州古城与京津冀周末短途游的需求相契合,一度火爆。据滦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滦州古城年营业收入达1.6亿元。

然而,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官方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滦州古城年接待游客量超800万人次,到了2023年,景区接待游客量降至560万人次,呈现出明显“缩水”态势。为探寻其中缘由,澎湃新闻记者日前实地走访滦州古城。

滦州古城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李文姬 摄

摆脱“套圈”之困

据官方介绍,滦州古城是集弘扬滦州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推动转型升级为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由中国文化旅游古镇运营专家——云南伟光汇通开发建设,总投资52亿元,核心景区占地888亩。古城入驻商户近700家,涵盖小吃餐饮、特色住宿、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多个业态。

“水绕古城,繁华街市仿佛是积淀千年的历史画卷,游客漫步其间,每一步都能领略到盛世的煌煌风韵。”滦州古城本意是截取3000年历史长河中最鼎盛时期的精华,采撷极具民族融合特色的建筑艺术,营造出盛世景象。从滦河而来,向盛世而去。

然而,近年来滦州古城被质疑商铺商业化、同质化严重,网友戏称其为“套圈一条街”“烧烤一条街”“棋子饼一条街”。从东门进入,主街两侧套圈、射击、飞镖店集中,小吃一条街上更是三步一家棋子饼。

投资52亿兴建的滦州古城,需重新激发游客兴趣 记者 李文姬

古城一家民宿老板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起初滦州古城的发展势头很好,但后期运营不太理想,配套设施没能及时跟上。如今古城店铺类型比较单调且商业化,也没有表演活动吸引游客,缺乏自身特色。

“我们之前也反映过古城套圈、小吃摊过于集中,影响景区整体形象的问题,有关部门也有过行动,只是后期没能持续执行下去。”民宿老板说。

澎湃新闻记者从古城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目前古城已更换管理公司,但因不少店铺并非由公司直接运营,合约尚未到期,所以暂时无法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关于套圈小摊过多问题,工作人员也表示,如果游客有不满意或者投诉,他们会进行相应处理。但古城内店铺都是正规经营,他们无权干涉经营方式。

滦州古城被网友戏称为“套圈一条街”。

小万是秦皇岛人,从家开车来古城大约一个半小时。滦州古城刚建好时,小万一年要来好几次。对于古城这几年的变化,小万深有体会。

“可能受消费水平影响,和几年前比,古城冷清了不少。吃的倒是多了,可玩的却少了,一条街都是臭豆腐、烤串,除非特别饿,不然也没什么特别想吃的。”小万也表示,自己也去过古北水镇,相比之下,那边人多消费也高,滦州古城便宜不少,很适合像她这样离得近、没事来逛逛的人,不用做攻略,也不收门票。在旅拍店租套服装,加上妆造也就一百多块钱,和姐妹俩在古城逛逛、互相拍拍照,感觉也挺不错。

一直以来,滦州古城都实行“零门票”政策。虽无门票收入,但这种方式也让滦州古城免于文旅行业“一次性消费”的“常见病”。

但随着近年来大量以“古建筑+商业街+民俗体验”为模板的仿古文旅项目涌现,离滦州古城不远的河头老街也分流了部分客源。滦州古城核心业态仍以小吃、纪念品为主,缺乏互动表演等特色项目,导致后劲明显不足。

小徐是第一次来滦州古城,启程之前在网上做了攻略,虽说网上有不少差评,但她觉得还是得自己亲身体验。小徐表示,因为自己非常喜欢古建筑,过去也去过不少古镇古城,像青州古城、台儿庄古城,对滦州古城的整体建设还是比较满意的。

“就是从东门进来一路看到好多套圈儿的,多少影响了这个景区的整体水准。要是美食街的吃食能少一点、精一点就更好了,现在感觉太商业化了。”小徐说,作为游客,她对晚上的演出还是很期待的,要是能像河头老街那样,晚上可以有类似打铁花的表演,肯定能更吸引人。

今年“五一”过后,滦州市发布《滦州市2025年旅游名城建设实施方案》,在提升旅游服务新体验、加强营销推介等方面,滦州准备多管齐下。其中就提到,计划聘请专业团队围绕滦州评剧、滦州皮影、滦州地秧歌等研发非遗文化特色产品,并加快塑造文旅超级IP,打造“滦州文化大使”3D虚拟数字人,加快推进AI、VR等数智技术在景区、文博、演艺等领域广泛应用,构建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

作为有着3000年文化积淀的古城,滦州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从中华传统农耕文明,到契丹游牧文化,民族大融合的乐章在这里演绎,并衍生出剪纸、滦州皮影、冀东地秧歌等等。如若依托这些资源打造特色IP,将有望激发滦州古城的旅游潜力。

古城小吃街

重工业城市的转型尝试

滦州古城曾被称为当地经济转型的样板之作。

因资源优势明显,区位条件优良,2018年撤县设市前,滦县就已成为北方传统工业重镇,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中国第一座现代煤井、第一件卫生陶瓷、第一家现代纺织厂、第一辆蒸汽车、第一袋水泥、第一座铁路桥皆诞生于此,工业资源型城市成为滦县的标签。

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依靠重工业带动城市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病逐渐凸显。为探求产业发展多元化之路,并解决老城改造问题,滦县将旅游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新路径,并对滦州古城、滦河水利风景区、青龙山景区等一系列旅游景区进行开发和改造。

以滦州古城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被定位为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城镇化加速期的滦县实现绿色增长的新引擎,是集城市升级、产业转型、民生改善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旅游项目。

当地媒体曾报道,滦州古城不只是旅游项目,更是民生工程。2009年的拆迁涉及8个村、4000多户居民,在回迁安置之后,旅游业成为回迁镇主要的配套产业。2015年,受客流量增长的影响,古城内各类商家达到600多户,年营业收入首破4亿元大关,同时有效带动了周边教场村、花果庄村等“农家乐”民俗旅游的快速兴起。

滦州古城战友客栈

2010年,滦州古城开始施工建设,在当时县领导的带动下,退伍军人老唐着手改造房屋,在村里打造具备接待能力的农家院,取名为“老兵驿站”。2013年,他的儿子小唐也退役返乡,在新建起的滦州古城景区打造“战友客栈”。

小唐的妻子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和古城里的其他店铺一样,民宿的生意和几年前比差了不少。一些大的民宿冬天就关门了,因为游客太少,根本养不起人。近两年她家民宿的盈利也明显减少,大概只有2018年前后的三分之一。

“当初开店时每家每户都是满怀热情想好好干,现在真的需要专业人士来帮忙打造、运营,盘活这个地方。”小唐妻子说,尽管这几年经营受困,但在“战友客栈”,所有当过兵的战友及家属入住都可享受8.1折优惠。

打开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和许多古城一样,滦州古城也受季节限制,冬天几乎无人问津。

每年4月到10月,街头歌手小苗几乎每晚都会来古城演唱。从晚上6点唱到9点,运气好时一晚能赚三四百元,运气差时颗粒无收也是常有。古城里像他这样的歌手不少,大家相互照应,彼此壮胆。

据小苗回忆,2015年左右是古城最热闹的时候,近些年冷清了许多,百姓大舞台没了,电影放映消失了,篝火舞不见了,民俗秧歌也难觅踪影。

伟光汇通此前发布数据,2012年,滦州古城开城全面接待游客,景区游客接待量达480万人次,到了2017年上升至878万人次。然而,官方数据也显示,2023年,景区接待游客量降至560万人次。

滦州古城原本沿河两岸热闹非凡的烧烤店,这几年陆续关门,仅去年一年就关了不少。如今到了晚上,亮着灯的烧烤店寥寥无几。主街两侧的店铺也有不少门口都贴着“出租”公告。

古城烧烤一条街

今年的“五一”假期,古城热闹了几天,但小苗说,就像春天的天气一样,热了几天,现在又冷了。

小苗是滦州当地人,晚上会和父母一起,穿梭于古城的餐厅间,为食客们点歌演唱。之所以要全家人一起,是因为各有分工——小苗抱着电子琴,父亲推着音响,母亲提着电子琴架子。小苗的歌单上有百余首歌,起初点一首歌收30元,现在降到20元甚至10元。有时候他唱完,会让母亲再给大家送唱一首。抛开生计不谈,小苗很喜欢这里,他觉得自己和古城是在相互陪伴。他也坚信,滦州古城终会恢复往日的热闹生机。

针对古城的冷清局面,工作人员近日表示,前几个月处于滦州古城旅游淡季,旅游人数较少,因此很多店铺选择关门闭店。现在正值暑假,所以营业的店铺会比之前多一些。

小苗和父母在古城表演。

事实上,滦州古城一直是滦州市的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滦州曾多次召开滦州古城景区改造提升专题调度会。

2023年,在调度会上,市委书记马立军强调,滦州文旅产业发展有优势、有底蕴,要加大投入,促进滦州古城景区长效发展。要在吃、住、行三方面整体规划,住要分层次改造提升,突出古韵特色;吃要引进特色,体现地域民族文化;行要提前谋划,制定最佳的旅游线路。要带动景区周边和第三产业同步做好文旅产业发展的整体改造提升工作,打造滦州特色名片。

2024年初,马立军再次在调度会上强调,滦州古城景区改造提升对滦州文旅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着力打造特色街区,充实旅游新业态,创新旅游新模式,展示古城新形象,更好地体现古城魅力和风格特色。

为加强营销推介,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今年5月,滦州市提出,要以滦州古城为核心,串点连线,打造“滦州二日一晚”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工业研学旅游线路、“四季游”滦州特色等线路。与北京、天津、辽宁、唐山、秦皇岛、承德等地大型旅行社联动合作,吸引全国游客来滦旅游。到2025年底,着力提升滦州古城等一批龙头项目,全力争创河北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旅游年接待人次增长率和游客总花费增长率均不低于20%。

今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组主办的“开麦有戏——2025滦州评剧戏迷大会”在滦州古城举办。之所以选址于此,是因为古城融合了滦州的众多文化,是传播非遗技艺与弘扬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而作为主要舞台的评剧馆则收纳了许多评剧大家所用之物,评剧的发展历史与文物一同存留于此,能够供众多评剧爱好者鉴赏,也可激发大众对评剧这项非遗文化更加深入的了解。

滦州古城也表示,将顺应大众喜好为游客呈现更多更好的娱乐活动。

作为滦州市重要旅游项目,滦州古城经历了起起落落。未来或可从引入新业态、文旅融合升级等多维度破局,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重新激发游客兴趣,扭转当前颓势,借助政策东风再创辉煌。最终,以滦州古城作为旅游发展的龙头,加快构建“文脉相传、绿道相连、景点成片”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让滦州成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旅游首选地之一。

设计:周寰


责任编辑:张阿嫱

唐山滦州古城投资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四季村晚为文旅融合添妙趣

中国文化传媒网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