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13日发布,从即日起至9月1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全民智驾”浪潮劲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球科技与汽车产业竞争的主赛道。我国在这条赛道上起步早、布局深,从5G通信到自动驾驶算法,从动力电池到车路协同,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规模全球领先。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到11081.5亿元,同比增长33.7%。
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安全隐患正在悄悄冒头:有的车企为抢占市场,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并通过软件在线升级来掩饰出厂缺陷;有的车企在宣传上过度强调“智驾”,模糊“辅助驾驶”本质,让消费者产生认知误区,将智能辅助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导致事故频发。一系列事故引起社会广泛争议,也给快速奔跑的智能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智能汽车可以跑得快,但必须握紧“方向盘”。只有守住安全底线,才能一路畅行。
《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正是通过加强监管,来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护航。《征求意见稿》共包含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缺陷调查与召回管理力度、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加强企业广告活动和商业宣传行为监督、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事件事故报告与深度调查等4方面内容。每个方面都直指目前存在的安全痛点:加大缺陷调查与召回管理力度,相当于给车辆装上“安全气囊”,问题产品必须回炉重造;强化生产一致性监管,如同给生产线装上“标尺”,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规范广告宣传,是要剥去营销话术的伪装,让消费者明白清楚地消费;加强事件事故报告与深度调查,则是从个案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这些措施环环相扣,构建起“研发—生产—使用—改进”的全链条安全网,也为行业健康发展装上“导航仪”。
发展智能汽车是大势所趋,但必须牢记,智能汽车的终极目标,是让出行更安全。只有守住了安全这条“生命线”,智能汽车产业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