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了《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做好自己的事、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
明确试点任务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工作方案明确,围绕支持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开放发展、提高医疗康养领域对外开放和服务保障水平、推进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增强商贸文旅领域创新活力、提升“两业”融合国际竞争力等14方面提出155条试点任务。
凌激表示,这次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推动试点提速加力的措施,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二是以开放促改革和促发展,三是推动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他提到,从我国服务消费的巨大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来看,对增加服务供给,特别是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供给、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这次工作方案除了增加试点任务以外,还新增了9个试点城市,分别是大连市、宁波市、厦门市、青岛市、深圳市、合肥市、福州市、西安市、苏州市,和前面的11个试点省市放在一起,覆盖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形成了我国当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区域代表性格局。
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分三批先后批准了北京等11个省市开展试点,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在华的外资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稳定、开放的政策环境。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经历了10年的创新探索,先后推出7轮15份试点工作方案、1300多项试点任务,“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作用日益凸显。截至目前,试点示范已形成了9批190多项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
关注金融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工作方案在金融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引领性开放举措。不断提升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程度,加大对跨国公司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支持力度,依托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资项下资金结算。优化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集团资金归集使用。
在绿色金融方面,支持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等国家级金融试点。开展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鼓励开发知识产权智能化评估工具等,提升科技金融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绿色金融有五大支柱,其中绿色金融标准是主要支柱之一,它有利于合理界定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相关的活动,避免所谓的“洗绿”和“假转型”问题。
该负责人强调,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绿色金融标准制定、落地使用和国际合作,积极与国际标准对接。这对于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发展,更好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不断强化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制定,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箱,更好促进绿色低碳相关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发展,持续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聚焦医疗服务
这一次工作方案中,在医疗领域部署了很多新的任务。比如,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医生在当地开设诊所,支持境外医师、护士、药剂师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在当地短期执业,并且要简化和优化审批的流程;在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健康医疗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并且要加强临床医疗数据的标准化和院际的共享等任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目的是要引进优质的医疗资源,一方面是要丰富当地的医疗服务供给,满足国内居民以及在华的外籍人士差异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和国内的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形成互补格局。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推动医疗领域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相关工作,在发展外资医疗机构、引进境外医务人员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发展外资医疗机构方面,允许中国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举办合资、独资医疗机构,允许中国台湾服务提供者举办合资医疗机构和独资医院,允许外资举办合资医疗机构。在此基础上,2024年年底又出台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9个省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据统计,目前这些合资、独资医疗机构有150多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试点城市。
在引进境外医务人员方面,允许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医师在内地或者大陆短期执业,也允许外国医师来华短期执业。据统计,目前在国内短期执业的境外医务人员有1500多人。
商务部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推进,组织开展督促和评估工作,推动试点任务落地落实,为全国服务业开放创新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