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市值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05月06日 11:15:57

2024年新“国九条”明确将市值管理纳入上市公司战略考核。市值是上市公司价值的集中体现;市值持续增长是上市公司评价的最好标准;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在稳楼市、稳股市的宏观政策导向下,市值管理已成为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近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与上海社科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市值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闭门研讨会,相关业内专家与上市房企代表齐聚一堂,深度探讨市值管理战略规划、房地产上市公司估值逻辑重构等议题,为房地产行业市值管理发展注入新动能。

市值管理要有效融入上市公司战略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理事长张永岳主持会议时强调,在当前形势下,市值管理已上升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议题。近年来,国家证监部门接连出台一系列举措,将市值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宏观层面看,市值管理与金融市场稳定密切相关;从社会层面讲,它关乎亿万股民的财产性收入,是提升居民获得感的重要体现;从微观层面而言,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实现健康发展、推进系统性战略的必备要件。然而,当前不少企业对市值管理的认知和响应尚欠不足,房地产领域尤为突出,相关研究也相当缺乏。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已经连续五年开展房地产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系统研究,但受行业波动影响,其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转化应用仍有待加强。本次会议旨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和研究市值管理,并力图携手业内同仁共同探索如何将市值管理有效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特别是十五五发展规划之中。

资本市场上市值管理应用的条件与逻辑

上海社科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勇春在《资本市场上市值管理应用的条件与逻辑》主题演讲中指出,有效市值是资本市场连续交易的结果,因此资本市场的容量与流动性至关重要。资本市场的现状与变化,特别是主流文化将深刻影响市值管理应用的条件与逻辑。资本市场的规模与质量,是市值管理应用的最大前提条件。市值管理应用的逻辑,需从市值与市值管理的概念出发,结合市值管理与公司战略高度融合的特征,从战略层面延伸至战术层面,最终构建起市值分析、市值规划、市值管理应用以及市值管理手册的制度与机制体系。由市值增长与市值稳定共同构成的市值健康,是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应用市值管理的唯一目标。

市值管理重在科学实施市值发展规划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崔光灿在《市值管理重在科学实施市值发展规划》的主题演讲中,结合注册制改革背景,深入阐述了市值管理的战略意义。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已在全市场推行。在此背景下,市值管理对企业意义重大。市值预期不仅决定企业能否顺利上市,还影响着未来再融资及上市公司地位的维持。企业应高度重视市值发展,制定并实施市值发展规划,做好市值管理工作。实施市值发展规划是市值管理的核心环节,市值发展规划不仅是市值管理的核心内容,更应以服务企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与企业经营协调一致。科学实施与利用市值发展规划,需将其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重点,注重实施的科学性与专业性,融入企业日常管理体系,以此促进企业提升内在价值,实现“好公司”与“好股票”的协同发展。

上市房企市值管理的核心痛点与破局思考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霁发表了《上市房企市值管理的核心痛点与破局思考》的主题演讲。崔霁认为,2025年房地产行业已基本见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迎来改善,当下是上市房企开展市值管理的最佳时机。在行业变局下,2024年房地产板块近60%房企市值破净,市值管理迫在眉睫;而房地产行业逻辑也已经从“规模为王”向“价值为锚”转变,上市房企当前的核心使命就是创造价值。紧接着她提出上市房企市值管理面临诸多痛点,如管理层重视不足,未融入企业战略,市值KPI与长效激励缺失,投资者关系管理薄弱以及人才梯队建设滞后等。为实现破局,上市房企需进行全方位变革与重构,包括将市值管理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科学设计考核机制,推进资产革命以破解流动性困局,建立资本市场话语权以强化预期管理,构建政策适应性体系以应对风险,以及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AI融合等。

多视角探讨市值管理与企业战略协同路径

在嘉宾交流环节,来自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公司的代表,围绕市值管理与企业战略协同的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城投控股副总裁兼董秘蒋家智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民企和国企市值管理的驱动力存在差异。民企更倾向于维护大股东利益,国企则主要源于政策推动。展望未来,民企将愈发重视合规底线,国有企业则会依靠市场化改革以激发内生动力。在具体实践层面,当下同质化现象普遍。城投控股在回购注销、稳定分红的基础上,把强化投关作为现阶段工作重点。就发展趋势来看,市值管理正在经历从被动合规到主动经营的转型升级。在战略协同方面,城投控股将秉持长期主义,继续深耕城市更新和保租房运营两大核心业务,持续推动产品升级、模式创新和科技赋能。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新模式的深入演进,政策性业务的价值凸显和ESG理念的落地实践,有望催生新的估值逻辑。那些能够坚守战略定力,同时精准传递公司价值观的企业,终将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上实发展董秘高欣指出,房企推进市值管理面临政策与行业特性双重挑战。根据政策要求,破净企业需要制定估值提升计划,但给上市公司的时间紧任务重,很多企业来不及融合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行业特征看,相比医药和科技行业,老百姓对房地产的感受度高,特别是随着房价这几年的调整,大家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略显不足。但挑战中亦有机遇。房企若能在政策稳定期,从优化治理、协同战略、加强资本沟通等内部工作入手,逐步推进市值管理,就能将挑战转化为提升价值的动力。

锦和商管副总经理兼董秘王立分享了两点经验。其一,在民企中,市值管理虽未明确提及,但一直存在相关考核,大概占考核权重10%-20%,且与竞企市值增长和上证指数对标。其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需在上市前、上市初期和上市后期制定一整套规划,核心在于提升估值基础,即企业的内在价值。股价与内在价值常存在背离,上市公司可考虑在股价偏离内在价值时,上市公司作为主体或可采取相应措施(如回购、增发、或股权激励等),以维持市值在相对合理区间。

光明地产投资部副总经理汪雯佳表示,房地产行业相较于科技行业,市值增长缺乏想象力,房企市值管理应服务于企业发展,特别同意将市值管理融入企业“十五五”规划,探索适合自身的市值管理路径。

华泰证券房地产分析师刘璐提到,自去年9月起,上海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对于机构来说,上市公司基本面与市值管理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国内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可以学习日本三井不动产的披露年报等经验,其年报除了关键的财务数据外,还涉及项目储备、承租客户分类、未来发展方向与价值等,让投资者对公司短期和长期战略一目了然,国内上市公司在信披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

前海基金高级合伙人梅鸿谈到,要客观看待房地产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的股权激励,例如过去房地产企业的项目跟投和股权激励很多随着房地产行业下行,面临无法兑现的情况,这背后,除了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行业背景的变化之外,还有一些市值管理理论中的深层次哲学、心理和人性相关联,尤其是高级管理者在一些关键时刻的选择有很强的关系。

特邀嘉宾戴智伟最后在谈参会感受时表示,政府强化市值管理体现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因此,所有上市企业都应重视市值管理,并将其体现在未来规划发展中,通过上市企业的市值体现,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投资选择。研究院此次研讨会,通过对市值管理应用的学习,为房地产上市企业及相关机构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学习平台。这既为市值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企业在市值管理推进中遇到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望帮助推动房地产上市企业在市值管理与战略发展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助力行业稳健前行搭建更好的沟通平台。

image.png


责任编辑:张阿嫱

市值管理股票市值企业战略资本市场房地产业房企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