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这些著名演员在人民日报副刊写了什么?

2022年05月28日 12:38:39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近半年来,多位演员在人民日报20版副刊撰文,分享演艺心得、畅谈创作感悟。本期研究事儿摘编其中的精彩内容,与您共享。

李雪健

用好角色为人民代言

2021年12月21日

拍摄电影《焦裕禄》,我深入兰考百姓中间,听老人回忆当年,深刻感受到人们对焦裕禄感情之深;拍摄电影《杨善洲》,我几次走进大凉山,当地群众自发编创的歌谣在我眼前勾画出一个鲜活可感的形象——可以说,每一次人物塑造,都是人民群众和我共同完成的。如今,我想回兰考,到焦裕禄墓前对他说:“焦伯伯,全面小康实现了,您放心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您的精神会继续影响大家。”

宋大成、哑巴孙力、“老头”刘二铁、老教授吴文渊……这些平凡、温暖、心有坚守的艺术形象,同样来自对生活的提炼。

我非常珍惜“演员”这两个字。和过去相比,我现在的创作少了许多。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少而精、精而深。今年我参与网络剧拍摄,饰演面对传承与创新挑战的手艺人林师傅。赶上这么好的时代,我很想多演几个角色,尤其是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通过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林永健

追求德艺双馨成就人生价值

2021年12月21日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人才标准中,专业过硬自然是硬指标,人品更是重中之重。学艺先修德,做戏先做人。文艺工作者必须严于律己,提高个人修养,这既是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成就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

吴京

拍出中国电影的精气神儿

2022年1月7日

我从小习武,最初以武打演员的身份进入演艺界。武术能够强身健体,同时也蕴含了礼、善、勇、信、敬、恒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一直以来,武术题材电影受到全世界观众欢迎,是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观众们爱看中国功夫,不仅仅是看招式功法,更是看民族的风骨,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情怀。真正优秀的武术题材电影要能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中华文化价值和电影艺术的创造力融合起来。

李小龙、成龙、李连杰……武打演员人才济济,他们在世界影坛上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也想找到自己的特色,塑造出能代表当下中国、展现新的时代精神的新人物形象。在我转型为导演、成为讲故事的人之后,塑造典型形象的这一想法越发强烈。比如,一提到硬汉,很多观众脑海里浮现的便是国外演员的形象。我很不服气: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自己的当代硬汉形象、表达我们自己的英雄观念?这成为我创作《战狼》系列电影的初衷。

在《战狼》系列影片中,为了表现一名军人,我要在信念、人格上都成为军人。于是,我花了两年时间在部队体验生活。特种部队士兵接受什么样的训练,我就接受什么样的训练。我听到过子弹从耳边飞过,感受过坦克在身边穿行,因而更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一名军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最令我感动的是,在部队体验生活接近尾声时,几名战士突然冲我敬礼,对我喊“吴班长好”,让我眼睛一热。我知道在战士心里,我不再是演员吴京,而是一名让他们信任的老兵、战友。这段“当兵”的宝贵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

拍摄《长津湖》时,每次重温那段历史,重温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之牺牲、为之奉献的感人故事时,心灵都会为之一颤。

从艺术表现来说,我认为类型定位准确、视听语言创新非常重要,这包括价值观要鲜明、动作类型要有真实感、军事类型要有现代感,等等。

黄豆豆

舞出青春正气舞出时代风采

2022年1月18日

舞蹈表演对演出场地有一定要求,而基层的演出环境比较简陋,舞蹈演员难以借助舞美特效、灯光烟雾、环绕式立体声等舞台效果进行艺术呈现,只能单纯通过舞蹈动作、舞蹈形体与现场观众沟通交流。这更加考验舞蹈演员的基本功,同时也让我们舞蹈演员从中得到更严格的锻炼以精进技艺。下基层“面对面”演出,给了我“复得返自然”的体验,舞者和观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在当下舞蹈实践中,确实存在基本功不够扎实的现象,在舞蹈创作方面,也存在为了创新而创新等问题。创新的基础是守正,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练好基本功,在前辈们口传心授下习得中国传统舞蹈的精髓。没有传,何来创?没有承,何为新?

27年前,我还是北京舞蹈学院的一名学生,曾为70多岁高龄的贾作光老师担任群舞演员。排练那天早上,贾老师比原定时间提前近40分钟到达排练厅并开始热身训练。当我们这些小字辈们啃着馒头、掐着钟点赶到排练厅时,贾老师已练得大汗淋漓。那天的排练,我是带着对前辈艺术家深深的敬意和深深的自责完成的。从此,我暗下决心:只要还有一场演出在等着自己,就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生活在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当代中国,我将继续努力,拜人民为师,为人民起舞,练好每一趟功、编好每一支舞、完成好每一场演出,和同行们一起舞出青春正气,舞出时代风采!

刘昊然

唱响昂扬向上的青春之歌

2022年1月25日

舞台表演和影视剧表演有很大不同。舞台表演直接面对观众,作品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顿,也不像影视剧有剪辑、后期制作,因而对我来说更有压力。说实话,第一次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又是扮演董存瑞这一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如何将人们敬仰的英雄在舞台上“立”起来且有新意?我决定抓住人物青春的特质。故事开始于战斗的短暂休息,爆破连年轻的战士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畅想着新中国的样子。无论是继续学业还是回乡务农,每个战士的心愿都是那么朴实、可爱,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的浓浓眷恋和拳拳热爱。最后,每个人的愿望汇聚成一句“我愿用我的命换新中国的命”,响彻舞台。说完这句话,我的身体情不自禁地颤抖,与角色产生极大共情。

战壕里青春血脉偾张。最艰难的任务最终落在董存瑞肩上。舞台剧的高潮,董存瑞动情地说:“遗憾的是,我只能为祖国牺牲一次。”然后,他毅然决然地举起炸药包,喊出那句响彻云霄的:“为了新中国,前进!”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脚深深扎根在舞台上,所有力量由下而上传至心脏,一股热流在全身涌动,心中默念:革命前辈们,这盛世,如您所愿,甚至,比您想象得更好。

我特别喜欢电视剧《觉醒年代》,反反复复地观看。记得在一次主创分享会上,扮演鲁迅的演员曹磊老师说,鲁迅时常拿在手上的刻刀、因抽烟而熏黄的手指,就是他在仔细揣摩角色后专门保留的细节。虽然这些细节未必会被观众注意到,但体现了演员“戏大于天”的艺术追求。

易烊千玺

唱出新时代新风范

2022年2月3日

今年是我第一次在春晚舞台上进行开场表演。我唱的歌曲叫《时代感》,歌唱风华正茂的新时代。歌词中有句话,“你的时代感我的时代感是心中一团梦的火焰”,非常贴合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的感受。在昂扬的激情之下,是我们对祖国日新月异发展的自豪与对未来的憧憬。在这次表演中,我一直保持饱满的情绪,希望能够将新时代的新风范传递给更多人。

对我来说,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传递思想、价值、情感的渠道。我希望自己可以创作出更多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音乐作品,通过一些创新的手段,不断丰富音乐作品的内涵。用歌曲传递积极的力量,创作更多受到年轻人喜爱、有创造性、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马丽

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2022年2月3日

创作小品的过程是紧张的,有欢笑,有泪水。其实,春晚的小品创作一向如此。创作团队的老朋友们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备战考试的状态。不管是第几次登上春晚,都是特别用心地准备,经常讨论剧本、打磨排练,直到深夜。通过这次创作,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要挖掘真实、有意思、有意义的故事,才能给观众带来真正的欢乐。

邓超

用心演绎奋斗者的故事

2022年3月18日

采风结束后,我们很快创作出主人公乔树林的形象,这个角色汇集了多个深深感动我们的现实人物。他身上有“沙地苹果创始人”张炳贵的影子。电影中的乔树林为了让荒沙披绿、长出“金果果”,遇到重重困难,现实中的张炳贵历尽艰辛,通过15年试种和技术改良,终于在2018年让苹果树大面积挂果,将300亩低矮稀疏的“老汉林”荒沙梁改造成经济林园。他身上有陕北一代代治沙人的影子,我们从“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治沙模范郭成旺、全国治沙英雄牛玉琴等前辈身上,提炼出人物坚韧不拔的毅力——生活在沙漠边,一代又一代用扎草方格等方式,以巨大的勇气、高远的志向,完成毛乌素沙漠变绿洲的壮举。

我想,乔树林不是一个人,他是脱贫攻坚壮举中千千万万辛勤付出的可爱的人们,所以他有着植根大地的深沉力量,这力量也能传递给表演者。

电影《金刚川》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故事,我在其中饰演步兵连长高福来。有一个情节是战士们没有任务,现场很安静,高福来双眼看向前方,他蓦地回身一看,漫山遍野的战士,都是那么年轻,那么可爱。年轻的他们离开家乡,背起行囊,拿着有限的枪支弹药,毅然奔赴战场。我意识到志愿军战士也是像我们一样的血肉之躯,为了祖国和人民,用鲜血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刘烨

用真情演绎平凡英雄

2022年5月10日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故事就实实在在地来自生活中的普通人。上世纪80年代,在还没有开通公路的偏远山区,一对乡村邮递员父子多年如一日,靠走山路、溜滑索,为山里的村民运送邮包。影片表现的就是这对乡邮员父子的日常生活。全片没有多少台词,看起来就像一篇语气平缓的日记。那时我刚刚20岁,总觉得自己人生第一部电影应该场面宏大、壮怀激烈。但在湖南西部的大山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背着重重的邮包走啊走,从一个村寨走到另一个村寨,心里有些沮丧。我问霍建起导演:“我们电影的精彩部分在哪里?”导演只是回答:“能真实记录这对乡邮员父子的生活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能拍出的,也只是他们精彩人生的一小部分。”为了拍好这部电影,整个团队都很辛苦,我也晒得黝黑黝黑,活脱脱一个山里小伙儿。影片拍到最后,我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在演戏还是在生活。

大家说,电影里那个黑黑憨憨的小伙子很帅,我知道那是我扮演的年轻乡邮员在发光,是乡邮员身上劳动者的美、劳动者的善良和纯粹打动了观众。作为创作者,我们只是真实记录、真诚表现了人物本来的光彩。

拍摄时最大的考验,是把中共地下党员表面的隐忍平静和内心的波澜壮阔同时展现给观众。方孟敖始终无法对爱人说出实情,只能用《堂吉诃德》中的名段表达心迹:“当我的这些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纪亦即到来。”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留下可歌可泣的故事。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用艺术作品表现他们、铭记他们。

这次拍摄历时半年多,躲避台风、烈日下暴晒、被礁石磕出血,这些都是小事,大家始终干劲十足。导演也一直给我们鼓劲:“我们要用王继才的精神来拍王继才。”影片上映后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观众见面会上一位女士含着眼泪说:“谢谢你们,我是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我在电影中看到了王继才的坚守,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能够被电影记录、被时代记住,我很感动。”

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每一天都有动人的故事发生,每一处都有值得歌颂的平凡英雄。

王凯

对题材理解有多深,表演就有多大共鸣

2022年5月12日

2017年,收到《大江大河》的出演邀约,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现实题材电视剧,也是我第一次挑战年龄跨度大的角色。《大江大河》讲述改革开放背景下普通人拼搏奋斗的人生故事。尤其是宋运辉,一个农村青年把握住恢复高考的机会,逐渐成长为国企的技术员。他的成长离不开时代的发展、自身的努力与前辈的帮助。

宋运辉的人生轨迹和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有契合之处。对年轻观众而言,即便他们没有亲历那个年代,也依然可以感受到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精气神。为小家奋斗不息,为国家建设奉献不止,这种奋斗的力量,便是《大江大河》的意义。

在北京故宫拍摄《理想照耀中国》时,见到了所饰人物的原型高飞和他的师傅王有亮,真真切切感受到何为“匠心”。我甚至联想了这样一幅场景:透过一扇扇木质门窗,阳光洒落在他们的脸上和身上,时光在光影中流转,那些文物在他们的手下重获新生、传之久远。全力以赴、无怨无悔,这是匠人的坚守,又何尝不是每个创作者应该秉持的精神?

观众能从作品中看到对现实真面貌、社会真问题的呈现和分析,跟随人物经历从遇到困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角色共同成长,从而收获一些积极昂扬的信念,做出一些努力和改变,认真工作、好好生活。这就是现实题材作品的现实价值。

黄轩

能够饰演这些拼搏者是我的荣幸

2022年5月17日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脱贫攻坚题材作品《山海情》中“马得福”这个人物。

对于这个角色,我一开始还非常陌生,于是提前来到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拍摄地点在广袤的西北戈壁滩。那会儿正值盛夏,没有水、没有电,连一棵树、一个纳凉的地方都没有。沙尘暴呼呼地刮,刮完就是一身沙子。站在戈壁滩上暴晒一天,皮肤就爆皮了,嘴唇也裂开了。我换上泛黄的旧衣服和布鞋,梳起了当地常见的发型,在晒爆皮的两腮涂上高原红,这副装扮我再也没有换下,直到完成拍摄任务。大西北的土地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晒着那里的太阳,吹着那里的风,吃着那里的沙土,一下子就成了剧里的人物。

拍摄《山海情》的时候我35岁,而剧中的马得福是一位刚从农校毕业的19岁年轻小伙子。如何通过表演缩小年龄上的差距?经过仔细琢磨,我决定从形体、神态上找支点。在马得福刚刚上任时,面对村子里熟悉的长辈,他的头会不自觉地低一些,嘴巴也会因为紧张而闭不住;随着工作的顺利开展,马得福的状态也舒展开来。

剧中有这样一场戏:和马得福从小青梅竹马、后来却阴差阳错另嫁他人的水花,为了支持马得福工作,也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用拖车拉着瘫痪的丈夫、幼小的孩子和全部家当,徒步走了七天七夜,终于跨越戈壁来到了金滩村安顿。在村口,马得福和她远远相望,笑着流泪。这场戏是情节转折的关键,也是情感奔涌的高潮,一定要用最美的画面呈现。导演决定必须利用太阳落山前最好的光线去拍摄,而这样的场景一天只有半小时。虽然拍摄时间非常紧张,但主创团队还是在戈壁中默默等待。果然,那样的氛围让我们完全沉浸其中。夕阳下,二人没有一句台词,但眼神中交织着喜悦、伤感、释然、理解等复杂情绪,感动了所有人。

去年夏天,我跟随《我和我的父辈》剧组,来到了火箭发动机研发基地。在这里,我了解了很多我国第一代航天人的感人故事。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因为工作繁忙,很难顾及家庭,但身为人之子女、人之父母,他们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柔情和眷恋。

海清

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成为文化名片

2022年5月19日

我参演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双面胶》《王贵与安娜》等曾经在非洲地区播出,《小别离》(见图)等剧在蒙古国播出,《媳妇的美好时代》还作为国礼赠予坦桑尼亚。听说大家对这些剧很喜欢。作为演员,我感到非常荣耀。

看到说斯瓦希里语的毛豆豆与婆婆相处的画面时,我意识到,文化背景尽管不同,但人们拥有美好家庭的愿望是相通的,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关注是类似的。影视剧只要表现人的共同追求,就不难找到知音。

许多影视作品通过对百姓生活的细腻描摹来展现时代风貌、记录生活细节、刻画心灵世界。无论什么国家、什么民族、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或生活方式,总是离不开这些平凡、琐碎的日常。它们构成了生活的真实面目。人们在日常的生活流中的奋斗和努力,正是打动人心的地方。

《小别离》在蒙古国播出时,听当地电视台介绍,乌兰巴托市有2.1万户收看。举办主创见面会时,许多当地观众报名参加,不少人甚至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见面会现场,大家反复提及教育问题。有观众问我和黄磊:“如果你们的孩子青春期,很叛逆,应该怎么办?”这跟中国观众追剧时热议的话题一模一样,可见两国观众在教育问题上找到了共鸣。

张小斐

生活是创作和表演的源头活水

2022年5月20日

好的角色可遇不可求。“李焕英”对我而言就是一个特别珍贵的礼物。我因为饰演这个角色而获得第三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你好,李焕英》是导演贾玲用尽爱与思念拍出的电影,它的成功说明,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心。母爱亲情本身就容易引起共情,李焕英又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女性——她既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的坚韧和奉献,也有当下这个年代女性的乐观和豁达。塑造这个角色最难的部分,来自人物的复杂心理,来自“双穿越”的表现方式,要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会发现但又在表演细节中埋下伏笔。所以,人物情感经常要隐藏在水平面以下,是一种心底涌动的状态,只有前面更好的“隐忍”,李焕英后面的情感爆发才更能直击人心。在这一过程中,表演的分寸感显得格外重要。

演喜剧和演电影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要以真诚为前提,以生活为积累,但喜剧有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节奏感。

也因为舞台喜剧与观众面对面,能看到现场最及时最直接的反馈,所以让我对“观众”二字的分量有更深切的感受。当切换到影视表演时,虽然没有观众在拍戏现场,但我清楚地知道,我们每一个演员都是为作品服务、为戏服务,最终是为观众服务的。我们的目标是,讲述的故事能够被观众喜爱,故事里的人物能够被观众记住,人物呈现的情感能够被观众感同身受,从而引起共鸣。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天瑞

演员艺术舞蹈李焕英

热点新闻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