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胡安华)日前,“理想课程:国际理解教育的课堂实践”——成都市第十届国际理解教育学术年会暨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从理念到实践: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框架2021-2022》报告发布会成功举行。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温江区教育局、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共同举办。
据了解,此次活动为加强国内各地专家、学者在国际理解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分享国际理解教育课堂实践的优秀经验并探索转化路径,为全国范围内国际理解教育的蓬勃开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永利在致辞中谈道:“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中,培养大批具有国际意识、精通国际事务的人才是刻不容缓的,这也说明国际理解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十分重要。今天发布的报告有效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意义重大。”他表示,未来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人才培养作为战略性的工作来抓,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视野,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优秀人才,为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发言人岑建君。
教育部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公使衔参赞、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理事长岑建君提出,目前开展国际理解有三大好处:“一是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二是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三是有利于文化多元化发展。”
发言人潘军。
法政集团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军分享了基金会在国际理解教育领域的探索之路。潘军表示:“基金会从2019年起陆续组织专家学者以及学术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相继发布了3本研究报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阐释国际理解教育本土理论发展、实践价值与路径探索。今年的报告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等角度厘清建设运行的逻辑阶段,以期为国际理解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拓展提供新思路,创造新方法。”
同时,首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晓阳谈道:“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工作任重道远,初步构想有五个方向。第一,进一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国际理解教育框架体系;第二,加强对国际理解教育不平衡发展及地区差异的认识;第三,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共同体建设实践的研究;第四,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素养标准及评价体系研究;第五,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研究。”
绘声绘色,优秀课例现场呈现。由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国际教育办主管袁靖乔、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学校教师朱宏骁,分别带来了《伟大的建筑艺术》《热带雨林的命运》两堂生动的课例展示。让大家近距离体验了国内优秀的国际理解教育课堂呈现。
优秀课例现场呈现。
学生进行讨论。
王广发总结发言。
此外,法政国际教育创始人、北京王府学校总校长、北京市工商联(商会)副会长王广发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国际理解教育实际上是全球化时代多边国际关系创新发展需要的包容和谐教育、深度开放教育,这是国家新时代、国际新时代最高新坐标的需求。希望每一位参与者能通过此次活动获得思想、思维、认识上质的变化,可以通过思想碰撞与对话交流,为国家教育、国际教育创新发展,理解教育内涵素养发展、全面融合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