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分析

2023年11月10日 11:54:23

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基本上是围绕着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构建良好的内部组织架构展开。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应该注重的是以人为本,培育和发展内部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开拓进取,增强自身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创新能力,同时真正从意识上认识创新价值。

一、深度融合的意义

党建工作是指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活动,推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而生产经营是指企业或组织的经营活动,旨在创造价值和实现经济效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加强组织建设和人员管理,促进企业内部的良好秩序和高效运转,提高其竞争力,从而才能够真正强化其整体的实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和培训,提高党员和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动指南,共同成长。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推动企业从经济、环保、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深入实施党建工作,营造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间的职责划分

深度融合时,责任不明确是一个潜在问题,它会导致企业实际工作之间的重叠、冲突和失衡。以下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职责划分不清会对整体工作进度产生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党建的重点和方向不够明确。如果企业中的党委部门没有清晰的职责划分和任务分工,可能会导致其工作内容和目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脱节,进而无法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其次,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会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党建工作之间存在冲突和失衡。例如,如果企业党委部门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思想教育、组织建设等方面,而忽视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业绩下降。最后,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还可能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党建工作之间出现重叠。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中的生产部门和党委部门可能会同时从事一些工作,这将导致工作重复、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深度融合中的理念认识统一

在国企中,领导层的认识对于组织内部的工作影响非常大。如果领导层认为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只是简单地把两个工作串联起来,那么可能会忽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影响深度融合的效果。相反,如果领导层认识到这一工作是推动生产健康、稳定的重要支撑,那么将更好地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其次,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也需要在理念上达成一致。例如,生产管理部门可能更加注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党委部门则更加注重企业的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责任履行。这些部门之间的理念认识差异可能会导致各自为政,难以协同合作,阻碍深度融合的实施。最后,不同企业之间的理念认识方面上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导致,并导致最终结果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不同企业的历史、地域、文化等因素造成的。例如,某些企业可能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而另一些企业可能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如果不同企业之间的理念认识无法统一,将难以形成行业共识,难以推进行业的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所以,在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企业领导层应当强化对思想和认识的统一,制订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和目标,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责任和任务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增强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使之成为一种共同的共识与合力,从而保证二者的深度融合,以及其他有利于其发展的措施可以得到有效地实施。

四、深度融合中的利益分配协调

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利益分配难以协调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亟待改善。这是因为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可能会出现矛盾和纷争,导致深度融合的推进受到阻碍。

首先,利益分配是深度融合中关注较多,同时也较为关键的点之一,这一点主要是因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利益,这也是各部门和岗位在深度融合中存在的不同意见和利益矛盾的根源。其次,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也可能会影响到组织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例如,如果生产部门和党委部门在利益分配上存在矛盾和冲突,将会导致组织内部的分裂和动荡,这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最后,不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不同企业的产业结构、组织架构、发展阶段等因素造成的。例如,一些企业可能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而另一些企业则更加注重市场开拓和销售业绩。如果不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无法协调,将会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五、深度融合中的人员培育

在新的形势下,把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国企改革取得新进展的重要一步。而人才的培养则是管理的关键条件,能够为实现有机融合提供助力,因此就应加大对国企干部的培养力度。

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国有企业应该制订一份完整的、系统的培训计划,以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的员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培训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提高员工的思政素质,在具体业务方面的能力,以及其管理水平,才能够确保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此外还需要注重对于内部骨干的培训,这主要是由于国企骨干是国企的中流砥柱,也正是因此,其质量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国企的发展和建设。国企要重视对骨干人才的培养,为骨干人才提供广阔的平台。另外,还必须加强领导工作的开展,国企的领导班子是国企的中坚力量,他们要对国企的经营策略做出总体的谋划,并对国企的经营活动进行总体的管理。国企要注重干部队伍的建设,对其进行选拔和培训,以造就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干部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六、深度融合中外部环境

在国企中,要把党建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去,就需要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等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是企业生存的外在环境,包括企业的政策、制度、市场、社会、文化等等。在体制与机制方面,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完善国有企业的党委机构,健全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工作体系等。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的政策,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税收政策等,为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要更多地关注市场导向和效益导向,以更好地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我国国有企业要大力发展境外市场,增强其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在社会文化层面,国有企业要注重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构建,培养积极的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同时,国有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端正态度树立一个较好的形象。其次,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的文化,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国有企业要创建一种积极的企业文化,弘扬团结、奋斗、创新、拼搏的企业精神,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人力资源领域,国有企业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强化对员工的素质和职业发展,构建起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以此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在组织结构上,国有企业要构建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组织架构,对决策过程和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提升决策的效率和执行力,进而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更好地结合起来。

当前,国有企业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中,工作人员需要保持务实的精神,通过对现实的分析与结合,推进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并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完善策略方针。保障经济活动正常进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创造更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国有企业内在的核心效益。(中铁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徐雪彭)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邹侗

党建国企企业经营中铁集团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