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陕西省西安市第十四届党代会提出的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中提出,“要抓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特别是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新材料新能源列为6大支柱产业之一。
去年以来,西安按照“1155+N”工作推进机制,不断深化“链长制”在产业链提升方面的服务作用,采取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重点企业“一企一专班”的方式,助力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稳产扩产,提质发展,推进产业倍增见效成势。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倍增计划,支持“链主”企业加快补链、强链、延链;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本地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配套,促进龙头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协调发展。
一系列科学举措,让产业支撑更加有力。目标明,抓手实,效果显,产业倍增增强了发展信心,政策“组合拳”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先进制造集群”
“我建议应该强化创新驱动,发挥‘链主’带动效应,培育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西安市政协委员王一凡说,应该进一步完善新材料产业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建设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部署,在西安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先进制造集群。
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特别是芯片半导体材料的扶持力度,西安市和各区县、开发区出台鼓励芯片半导体材料产业的更具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和产业扶持政策。针对在西安落户的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由市级层面形成工作专班,统一协调项目落户、政策支持等各方面事宜,“一企一策一专班”,重点扶持培育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拥有研发和专利基础的链主企业。同时带动产业上下游,形成芯片半导体材料科创产业的集群。
王一凡说,西安还应该推动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化新材料产业园区。因此,建议在具备新材料产业基础的区县、开发区,推动芯片半导体材料产业园区建设,储备一定数量的专业化厂房和配套设施,方便引进的项目能够迅速落地、快速投产。在园区内,支持龙头和链主企业设立兼具科技研发、产业制造、人才培养和创业孵化功能的复合型研究机构。以商招商,由龙头和链主企业引入人才与项目,留住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同时,强化产业定位,突出产业特色,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密度。
“用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了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去年1—11月,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较1—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7.8%,提高0.2个百分点,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3个百分点。这些数字透露出,经济恢复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格局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王一凡说,西安应加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力度。设立新材料产业的科创投资母基金,吸引一定规模和数量的龙头企业和社会资本,由基金支持项目落户,向企业注入“活水”,促进产业聚集和发展。
同时,鼓励银行积极为企业投资固定资产贷款,改变银行对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谨慎态度,真正做到金融要为产业振兴服务。
“加快聚集、培养新材料领域的‘链主’企业家和技能型人才”
人才是引领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王一凡建议说,西安应加快聚集、培养新材料领域的“链主”企业家和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市、区各级组织部“人才办”的作用,组织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人才工作,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人才之家”,并把人才引进工作作为部门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尤其要加强引进产业链中的综合性领军人才,以人才“链主”吸引优秀学子及企业家在西安创业安家,促进项目引进和产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西安市的教育资源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兴办职业教育,针对市场需求培养能够真正满足企业用人条件的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从而引导人才向制造业、向新材料,尤其是向芯片半导体材料行业就业,解决企业招人难、用人难的问题。
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对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芯片半导体产业资源。从上海浦东、临港等芯片产业聚集区吸引产业转移和外溢企业,打造具有西安特色、能够为中国芯片产业提供全类型材料的产业制造高地,最终形成新材料产业的集群。(周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