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旅游,我喜欢体验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情,这是能够融入当地生活的捷径。”喜欢旅游的苏夏告诉中国城市网记者,她一般选择有当地特色的民宿或酒店入住。
其实,苏夏的选择代表了当下追求个性化体验的年轻人的喜好。近年来,旅游需求逐渐从简单的观光游转向更为深入的体验型旅游,进而催生了特色旅游度假体验的新需求,酒店和民宿不再只是提供休息的场所,转而成为旅行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期,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全国多地处于高温天气。因此,北上避暑成为当下出游的最佳选择之一,主打夏季平均气温22°的吉林文旅被瞬间激活。数据显示,今年端午节假期,吉林省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734%。同时,中国城市网记者还注意到,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众多游客点赞吉林特色住宿的笔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往吉林避暑。
此前,中国城市网记者在吉林走访过程中发现,近年来,在市场需求旺盛和政府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吉林当地已涌现出一批极具当地特色的住宿业态。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长白山华美胜地度假区内,有一家极具东北地域风情的民宿——原乡客栈,对许多人来说,这里并不仅仅是一座客栈,更是一处回归原乡、感受自然的休憩之所。中国城市网记者在原乡客栈看到,前来住宿的消费者不仅可以住民俗小屋、农家火炕,还能赏民俗服饰、非遗剪纸,就连提供的早餐也是地地道道的东北菜,住在这里恰恰能够体验到苏夏所说的在旅游目的地当“原住民”的感觉。
图为原乡客栈内的“东北大炕”。张亚欣摄
同样具备民族特色的还有珲春市民族花园国际酒店,珲春市作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县级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延边州东南部,因此,这里的住宿业态富有朝鲜族风情。民族花园国际酒店建筑采用的是朝鲜族传统的建筑形式,珲春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城市网记者采访时称,独栋别墅古色古香,建筑采用榫卯结构,极大还原了建筑的古典气息。同时,这里服务人员都身着传统的朝鲜族服装,最大限度让消费者感受朝鲜族的生活气息,中国城市网记者还看到酒店大堂的一角还有各类朝鲜族民族服饰,为消费者提供旅拍服务。据介绍,该酒店以其环境淡雅清静、极具民族风情,深受游客青睐,成为不少游客专程前来拍照留念的网红打卡地。
图为珲春市民族花园国际酒店建筑。张亚欣摄
除民俗文化外,还有民宿业者致力于迎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坐落于吉林市松花湖旁的隐丛民宿不仅在外观上融合了南方民宿的简约大气风格,还直接对标南方高端乡村民宿的设施及服务。创世人孙靖淳是位回乡创业的东北姑娘,曾在浙江经营精品咖啡店,在当地小有名气。她告诉中国城市网记者,看着家乡文旅业蒸蒸日上,她也踌躇满志,希望能够在自己热爱的故土上拼搏事业,再加上近年来吉林文旅呈井喷式发展,她很看好当地的旅游住宿业。据孙靖淳透露,她还计划在隐丛边上再开一家咖啡店,让南方精品咖啡文化为民宿注入新鲜活力。
实际上,近年来,吉林省政府也不断通过政策发展当地住宿业,比如《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提到的“吉星住”行动,吉林省政府将与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建立合作机制,引进品牌酒店、投资商、运营商,加快旅游住宿配套升级,“千亿元级市”“百亿元级县”根据本地过夜游客增长情况,新建一批宾馆酒店和民宿;依法依规盘活符合条件的政府闲置不动产,采取市场化方式改造成宾馆,力争增加床位2000—3000张;无品牌连锁酒店的县(市),对新入驻的前5名品牌连锁酒店,每年补助加盟费3万元,连续补助3年;对新建宾馆酒店并投入运营的,按客房300间、200间和100间以上,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300万元、200万元和100万元。
类似上述的政策红利不仅透露出吉林省政府层面对于发展住宿业态的重视,也吸引了像孙靖淳这样青年人才的回流,以及连锁酒店加盟商的关注。
住宿业的发展对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而言意义非凡。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此前在接受中国城市网记者采访时曾指出,在产业振兴方面,民宿是投资行为能够带动当地土地升值,为当地带来包括租赁、劳务、经营等方面的收入。此外,民宿在建设过程中践行了环保理念,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空间。
现如今,吉林旅游住宿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中,未来还能结出哪些不凡的果实?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