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成高考写作题,看三研基地如何“破题”

2024年07月03日 11:03:54 中国城市网

近年来,研学旅行逐渐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的一部分。2024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微写作题目便涉及了这一主题,要求学生提出“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的建议。

image.png

但这个高考题目似乎难不倒在潍坊文华小学读三年级的潘禹辰,她刚刚参与了一场为期两天的研学——今年4月,三研基地组织潘禹辰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前往孔子的故乡曲阜研学,沉浸式参观学习了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以及孔府、孔林、孔庙。

三研基地即“全国中小学教师研修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大学生研创基地”,由潍坊市教育局主管,三研基地项目办负责具体运营管理,专业从事研学实践活动。基地以打造“研学潍坊”金字品牌为主线,以“培育时代新人”为总体课程目标,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以研学活动为路径,构建起“1-5-3-N”专业化课程体系,涵盖5大板块、133门课程。目前,已开展主题研学活动100余场,带领万余名青少年走向了“诗与远方”。

“在研学之前,老师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向大家讲解了孔子的生平以及儒家文化对我国的贡献。在现场,我和同学们参加了一系列研学活动,感受到了儒家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潘禹辰说。

image.png

文华小学三年级六班班主任宗润欣表示,三年级的课程中已经有论语的相关片段,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孔子的生平及思想,于是就有了这场曲阜研学。在确定了研学目的地后,学生们充分利用前期积累的知识和互联网搜索到的相关资料,自主制作探究单,并在研学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填写充实。

作为全国首位小学正高级教师,姜言邦深耕教育教学40余年,在加入三研基地之后,源于心中对教育的热爱,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研学课程的研究开发。在他看来,研学的本质,是在真实的场景中实现育人的目的。

姜言邦认为,学生要学会两件事,即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在曲阜研学课程设计过程中,课程研发团队把重点放在孔子身上,把尼山圣境、孔林、孔府、孔庙等演变为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孔子的为人处世,感受文化的熏陶。

“低学龄段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文史知识积累不足,单纯看孔林、孔府,很难引发其情感的共鸣。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思考。”姜言邦说,“每一次研学,我们都带领学生们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记录下来,为最后得出结论积累丰富素材,并就各自结论进行小组交流,直至内化为学习成果。”

研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走出课堂,亲身体验真实的历史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正在读四年级的曹怡然近期参加了扬州研学。她说,研学中大家融合前期学习的相关知识与实地体验,深切体会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意浪漫。

“在研学的过程中,我感觉课本上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诗句、苏州园林的精妙、雕版印刷对世界的贡献都仿佛‘站’了起来。这些内容,我们记在了研学笔记中,也深深印在了脑海里。”曹怡然回忆道。

image.png

为了让研学旅行真正发挥出育人功能,在每次研学项目正式实施之前,三研基地前期都会进行大量调研准备工作。三研基地研学中心主任王伟军介绍,每个研学方案都至少经历四轮互动式论证,首先是通过下发调查问卷收集学生的喜好数据(包含研学地点、内容等),然后由学生进行初步投票;接下来,学校教研组参与第二轮筛选并提交给基地课程研发团队;基地将筛选结果与外部专家意见整合后再反馈给学校,最终形成一套完整且深入的主题研学方案。

“我们会把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基地的实践课程进行有效衔接,针对学校的需求提出专业建议。研发出课程后,还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由学科老师和基地导师进行合作授课。”王伟军说,“实施双师制授课模式,会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今年暑假,三研基地精心设计了10条研学路线,其中既包含了访山水桂林、品徽州古韵等提升人文素养课程,也包含了人工智能、机器人设计等科学素养主题研学。

“作为新高考制度下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研学旅行已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我们还针对高三毕业生设计了‘学习+释放’主题的研学,带领他们走进大学校园,真正了解大学是什么,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即将迎来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人生。”姜言邦说。


责任编辑:韩利

孔子课程国学升学考试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