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机关党组织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同时企业机关党组织建设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确保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企业机关党组织中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机关党组织需要更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引领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不仅要求党组织建设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执行力,还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新时代新要求下企业机关党组织遇到的风险与挑战
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升应对风险挑战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企业机关党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国际政治经济波动、技术变革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均对企业机关的运营与决策构成了新的考验。因此,党建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准确把握其对企业发展的潜在影响。通过加强党组织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确保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健前行。
聚焦党建工作新要求,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
新时代对企业机关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对党组织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的全面强化,更是对党组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深刻检验。党建工作需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网络,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和覆盖面,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同时,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率与水平,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强化党员队伍管理,提升党员队伍素质
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党员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差异性日益凸显,给党员队伍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党组织需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党员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完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通过建立健全党员激励机制,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加强党员监督管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党的纪律和规矩。同时,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新时代新要求下企业机关党组织出现的问题与困境
在深入剖析当前企业党建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几个显著的问题领域,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成效,也制约了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当前,部分企业机关党组织在推进党建工作时,往往面临与业务工作相脱节的现象,形成了“两张皮”的尴尬局面。这种分离状态不仅削弱了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与运营中的政治引领功能,也限制了党建工作在促进业务创新、提升组织效能方面的潜力。要破解这一难题,需从机制上强化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如借鉴海南机场“五度航途党旗红”党建品牌等一些优秀企业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通过构建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党建品牌,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形成党建与业务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
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部分党组织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难以适应新时代党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导致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对此,可借鉴新野县创新构建“三个课堂”学习教育体系的做法(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分散相补充的方式,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党员学习APP、开设网络党课等,实现党员教育的便捷化、常态化。
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是衡量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部分党组织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影响了党组织工作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应积极探索和创新党组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如组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举办党员风采展示等,让党员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同时,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和党员需求,确保活动既能增强党性观念,又能促进业务发展。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组织活动,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三、新时代新要求下企业机关党组织创新的思路与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素质
在当前企业党建工作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提升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与党性修养成为了关键议题。通过多维度的教育培训与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党员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与吸收,还能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深化理论学习、强化党性教育及实施素质提升计划等核心要点。
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组织效能
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党建工作不仅是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报告将从完善组织架构、强化制度建设、推行信息化管理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国有企业如何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内部管理的优化与创新。
完善组织架构,确保党组织工作有序开展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完善组织架构,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这要求企业党委紧密结合企业机关的实际情况,精准设置党组织机构,明确各级党组织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党组织工作能够深入基层、覆盖全面。通过设立专门的党建工作部门,配备专业的党务工作者,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建立健全党组织与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沟通机制,确保党组织在企业重大决策中的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党建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党组织工作流程
制度建设是党建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一系列党组织工作制度,如“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等,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规范党组织工作流程,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特别是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确保党员教育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还应积极开展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推行信息化管理,提升党建工作便捷性与透明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趋势。国有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党建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实现党组织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构建党建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党员信息的动态管理、党组织活动的在线组织、党建资源的共享与交流等功能,极大提高党建工作的便捷性和透明度。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党建工作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党建工作提供科学决策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还可以加强党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国有企业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强化制度建设、推行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可以实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创新活动方式,增强组织凝聚力
在当前企业机关党建工作中,创新活动形式与深化教育内容成为提升组织活力与党员素质的关键路径。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不仅能够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还能有效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激发党员活力
企业机关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这些活动应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如通过举办“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党员先锋岗”创建等活动,让党员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增强服务意识。同时,结合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帮扶助困、环境整治等公益活动,将党的温暖传递到基层,切实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党员的形象,还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强化互动交流,促进经验共享
为加强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企业机关党组织应定期组织座谈会、交流会等互动环节。这些活动应围绕党的建设、业务发展等主题展开,鼓励党员积极发言,分享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还能促进工作方法的优化和创新。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党员学习交流群,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传递,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整体效能。
拓展活动平台,丰富学习形式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机关党组织应积极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平台,为党员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交流机会。线上方面,可以建立党建知识竞赛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通过趣味性的竞赛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线下方面,则可以依托党校、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帮助党员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活动形式,如策划“行走的党课”“微党课”等,让党员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进一步提升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企业机关党建工作将在新时代新要求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呼和浩特春华水务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