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党建工作与供水业务的融合

2024年08月19日 15:57:31 中国城市网

供水企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工作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团队凝聚力、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呼和浩特春华水务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紧紧围绕“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题,深化党建工作与供水业务的融合,致力于提升服务品质和管理效率。紧紧围绕“以党建促进供水服务”这一核心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的基层党建工作。这些工作不仅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极大地提升了营业所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基层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供水业务深度融合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过去一年,通过“党员先锋岗”“红色引擎”“学雷锋、送温暖”“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有效提高了供水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在处理12345工单业务中,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确保了群众供水需求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支部在实际工作中还特别强化服务意识。支部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联合互动,定期参与或主办主题党日活动,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分享党建经验,学习其优秀做法,共同开展党建项目,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宣传水资源保护知识和节水意识,提供用水、缴费咨询以及排查“跑冒滴漏”和提供简单设备维修服务。同时收集居民对供水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这些直接的反馈帮助窗口单位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和改进工作方法,有力提高服务联系群众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党建知识的普及和党课的常态化也极大地提升了员工们的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通过定期举办的党课和思政教育,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全体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日常工作中,这种精神力量是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七一”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微学习”平台,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建立党员信息平台,开展线上学习、交流,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利用多媒体学习资源,制作党建相关的视频教程、有声读物等,丰富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如知识竞赛、技能大赛,提高党员的参与度和活动的覆盖面。利用移动学习工具,推送短期的理论学习内容,让党员能够在日常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实践结合讨论,组织党员进行政策学习后,开展座谈会或研讨,分享学习成果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多种形式的学习不仅加强了大家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大家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持续的政治学习,引导党员、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供水工作的社会意义和民生价值,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离,社会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支部在具体工作中扎根基础管理,细化目标。将党建工作的大方向分解为具体小目标,并制定量化标准,如通过定期的党员活动和考核,提高党员活跃度和参与度。目标对齐,确保党建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相连,比如通过提升员工培训和技能发展,直接支持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服务优化。周期性评估,设立定期检查点,评估目标完成情况,并根据反馈调整策略,保证党建目标的实现与企业需求同步。

基层党建工作直接影响到供水服务的质量。通过建立“红色引擎”,激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供水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党建活动与营销运营紧密结合,如在新小区对户、供水突发事件处理中成立“党员突击队”,发挥党员在关键时刻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企业管理优势。党员成为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为了解决党建工作与业务脱节这一问题,不断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途径,如将党建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指标,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通过调研党员需求,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活动方案,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性,使党建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供水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同时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服务贡献力量。

基层党建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供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打造具有供水行业特色的基层党组织,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供水服务质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将继续深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党建活动向全体员工传达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增强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供水服务质量的提升,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同时,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力争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和民生保障。(呼和浩特春华水务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夏美)


责任编辑:尚瑞琳

党建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