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来,他扎根生产一线,专注设备维修,主持、参与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用闪光的青春在不同的岗位上勾画着成长轨迹,以实干担当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之歌。先后被评为“驻马店市新长征突击手”“驻马店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就是河南中烟驻马店卷烟厂卷包车间维修班长张世典。
潜心钻研 打磨技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熟悉张世典的人都知道,他的“修艺”之路,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收获的历程。
1989年,张世典怀揣梦想进入驻马店卷烟厂。为快速熟悉各类设备性能,掌握操作技能,他主动学习设备操作知识,认真观察师傅们“把脉问诊”设备故障的过程,依靠拆装废件了解设备结构、装配关系、运转原理。工作之余,他查阅了大量关于设备维修、机械传动之类的书籍,记下的笔记也有几十本……
“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必须不断学习。”在张世典看来,要想掌握技术,必须不断学习充电。如愿成为一名维修人员后,张世典没有停止学习,只要有闲暇,就会到车间生产现场,和机台人员沟通,详细了解设备状况,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及时把设备故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与设备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手机里存着上千张设备维修照片,电脑录入了多年来的“疑难杂症”、维修案例和维修经验,摸清了多型号包装设备的“脾气”,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设备保养方法,为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日复一日的坚持,张世典的技术在点滴积累中愈发纯熟,“有问题找世典”成为同事的共识。
实干担当 开拓创新
作为维修班长的张世典,有着丰富的设备维修经验和技术储备,设备搬迁置换、实施技术创新、开展小改小革、攻克疑难杂症,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各种疑难杂症。
“设备维护不能像盲人摸象,哪里坏了修哪里。而是要通晓设备原理结构,做到防患于未然。”面对设备维修工作,张世典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始终注重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多年来,张世典积极践行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以奋斗者的姿态,务实重干,潜心钻研,开拓新领域、探索新技术。对容易引起设备故障和影响操作的不合理设计,他总是分析原因,实验验证,实施改进,让设备更好地满足需求。
设备改造剩下的边角余料,经过他的打磨、加工,成了操作、维修人员得心应手的小工具;更换下来的废旧零部件,经过他的拼凑、加工,达到了重新利用的效果。
张世典爱动脑筋,在他身上,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也许并不是什么惊人之举,但一个细微的改进,一个小小的创新,就可能破解工作中的瓶颈。
从事维修工作28年来,张世典始终致力于包装设备的技术改进与创新,累计主持完成80多项设备自主改造项目,5项QC成果获国优,17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技术革新项目在工厂和公司获奖。
薪火传承 匠心育人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作为“李军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技术骨干,张世典深知,知识只有共享,才能让更多人受益;技艺只有传承,才能换来更多人的成长。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为企业培养人才,把自己的技术传承下去,把维修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从最初的“师带徒”培养,到成立集培训、竞赛、创新功能为一体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作为维修“大拿”、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的张世典,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和个人专长,精心传道、耐心授业、悉心解惑。
“一看二想三动手”“多观察、多分析”是张世典从事维修工作多年总结出的经验,也是经常教导徒弟们的话。
对新员工开展设备结构原理及工作标准的培训;以集中授课、微课堂、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操作、维修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以课题育人,以项目带人,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一整套设备维修经验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有需要的同事;多次担任教练员,对参赛选手进行各级竞赛模拟培训,认真做好传、帮、带、教工作,促进车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张世典常说:“技术工人的成长没有捷径,只能多练、多看、多学习、多思考,把基础知识学深悟透。”设备出现故障,他总是先把基本的解决方法告诉徒弟,鼓励他们放手去做。自己在旁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徒弟真正有所收获。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多年来,张世典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为车间培养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操作、维修团队,提升了维修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先后与25人签订“师带徒”协议。其中,13人成长为设备操作骨干,12人走上维修岗位。
一路走来,张世典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设备拼精度、与时间拼速度、与标准拼态度,以执着的追求彰显责任担当,以辛勤的汗水书写人生答卷,以进取的人生展现奋斗者的风采,以坚实的脚步、实干的业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不竭的力量。(张艳 张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