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如琢艺术节开幕盛典在北京举行

2024年08月27日 18:05:38 中国城市网

8月24日,首届如琢艺术节开幕盛典暨书画大家崔如琢版画发布一周年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天意艺术馆、如琢美术馆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书画大家崔如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强,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会长黄河浪,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香港华达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晓华,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马英民,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王华祥,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邓丁三,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杨林,著名艺术市场评论家齐建秋,崔如琢东京美术馆副馆长夏天星,著名演员孙桂田、李明启、王伯昭,天意文化创始人、天意艺术馆馆长崔天意等相关领导、文博大咖、影视艺术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艺术爱好者300余人出席开幕式。

image.png

活动现场

如琢艺术节以崔如琢先生的名字命名,是天意艺术馆和如琢美术馆共同打造的新文化IP。

image.png

首届“如琢艺术节”开幕式

天意文化创始人、天意艺术馆馆长崔天意在致辞中表示,天意文化自创立以来,始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艺术发展为己任,将“让世界爱上中国艺术”作为企业的座右铭和奋斗目标。十几年来,天意文化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也将天意文化打造成了响当当的品牌。创立“如琢艺术节”,是我们文化艺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好事。今后,天意文化将在文化艺术领域持续发力,以“如琢艺术节”为平台纽带,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艺术、爱上中国艺术,传承中国艺术。

image.png

天意文化创始人崔天意致辞

开幕式上,书画大家崔如琢先生发表了主旨演讲。崔如琢强调,艺术家的创作应遵循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也就是艺术要为社会和大众服务、为时代服务。一件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一定是具备艺术审美和时代特征的,同时要有继承性和创新性。

image.png

书画大家崔如琢先生演讲

崔如琢进一步指出,中国艺术的根必然在中国,任何脱离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能流传后世的。中国书画艺术,是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东方审美和哲学思辨的有机统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有责任守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好中国艺术。这不仅是对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的贡献,也是对全球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国文化的持续输出助力。

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邓丁三,著名艺术市场评论家齐建秋,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王华祥,著名演员李明启、孙桂田、王伯昭等文博领导、艺术家、学者都纷纷致辞,从不同角度赞扬了崔如琢先生的艺术成就和艺术贡献,并向如琢艺术节开幕表示祝贺。

image.png

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

image.png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邓丁三致辞

image.png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王华祥致辞

image.png

著名艺术市场评论家齐建秋致辞

本次活动的举办正值“崔如琢版画发布一周年”之际,因此特别举办了崔如琢先生最新版画作品的发布仪式。崔如琢先生的山水巨作《葳蕤雪意江南》和梅花作品《晴雪》正式发布,标志着如琢版画家族再添新成员。

image.png

崔如琢版画新品《葳蕤雪意江南》《晴雪》发布

从崔如琢先生的第一幅版画发布至今的一年间,已经陆续成功推出了70余个系列的如琢版画作品。其内容包括了大写意山水、花鸟,指墨篆书以及崔如琢先生的指墨篆书拓片,可谓洋洋大观、异彩纷呈。崔如琢版画作品的每次发布,都能在书画爱好者中引发收藏热潮。因为喜爱如琢艺术的朋友非常清楚,相对于崔如琢先生的真迹作品,版画首先具有得天独厚的价格优势;其次,有崔如琢先生的亲笔签名和限量发行,注定了未来崔如琢版画的艺术价值不可估量。因此,对于众多喜爱如琢艺术作品的人来说,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收藏版画绝对是一个很适合的选择。

image.png

著名演员李明启、孙桂田、王伯昭收藏崔如琢版画(左二至左四)

image.png

崔如琢先生指墨篆书版画展示

image.png

嘉宾欣赏崔如琢先生版画作品

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今后,如琢艺术节将每年举办一届,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书画艺术创新发展、推介如琢艺术为主旨,致力于为建设文化强国发挥积极作用。希望如琢艺术节能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鼎力支持,使如琢艺术节在持续赋能下为建设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韩利

艺术崔如琢版画文化书画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