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市五夫烟草站,有这样一位同志,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黄书记”。之所以这么称呼他,既因为在成为一名烟技员前他是五夫镇兴贤村村书记,也因为他党龄比工龄还长,他就是五夫烟草站烟技员黄如顺。谈及自己的工作经历,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时时刻刻都不忘学好技术,服务农民群众,只有始终把农民放在心中,才是一个合格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要做的本职工作”。
“我更喜欢大家叫我‘黄师傅’”
1995年,黄如顺在五夫镇兴贤村担任村委书记,他看到了烟叶生产工作艰辛的起步阶段,看到了烟草公司到村里发动种植面积,争取计划落实,耐心细致带领农民种烟的艰难。作为书记他第一时间支持烟草工作,也相信烟草真正能够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他直接包了10亩烟田,在对烟叶生产技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开始扛着锄头跟着烟草干。种烟一种多年,黄如顺拿着手电筒爬过土烤房,也骑着三轮平板车到烟站租来的小学礼堂去卖烟。当他看到跟他一起的烟农都实打实的把票子揣进了口袋,把茅草屋盖成了新房,他当村书记的心也踏实了。
2003年经过技术不断的积累,凭借着对烟叶生产工作的热爱,他卸任书记职务后成功进入烟叶生产队伍,成为了一名烟叶技术服务人员。那时烟草行业发展起步期,很多烤烟种植专业技术理论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但黄如顺爱钻研,白天,他在烟田里细致查看烟株长势,与烟农打成一片。晚上,他就“挑灯夜战”,把技术书籍都翻到卷边。一步一步“黄书记”就变成了烟农口中的“黄师傅”。
“黄师傅,这苗棚里的青苔特别多,苗都起不来啊。”“让你换新苗盘你又抠门的很,公司都有补贴的,现在你就勤快点,烧点草木灰均匀的撒,多开苗棚多通风,等下我骑车过去去你苗棚里看看。”黄如顺把他掌握的烟叶生产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烟农,同时他还会通过简单的对比试验让烟农看到技术的效果,从2003年到2024年,21年的时间里,黄师傅就像一头勤恳的老黄牛,在五夫的田间地头往返了不知道有多少趟。
图为烟叶临近采收,黄如顺在五夫村指导专业化服务人员生产操作技术。陈亮供图
“活到老,学到老”
2022年,武夷山开始雪茄烟叶的规模试种,面对雪茄生产经验技术缺乏,生产关键节点临近的紧迫形势,武夷山市烟草专卖局决定选任一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技术水平上佳、生产管理能力过硬的老同志作为雪茄专职烟技员勇挑重担。在接到任务时黄如顺说道:“我服从安排,领导相信我,我就不能推辞,一定把重担挑好挑稳。”
2022年,雪茄烟叶第一次在五夫镇的土地上落地生根,每个雪茄生产环节都与原来熟悉的烤烟相似又有所不同,雪茄生产技术要点对于一名近60岁的老同志来说都是横在眼前的一座座大山,黄如顺又找回了他刚参加工作时的钻研拼搏精神,科研院所专家到产区来,黄师傅就变成了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把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一一向专家请教。学校派来了实习的研究生到烟草站,黄如顺面对科研试验方面的问题也是积极的与小他40岁的小伙子们一起探讨。大棚里的雪茄烟株太高,烟农要踩在小板凳上才能操作,既费时又费力,黄如顺就想出了用果树修剪长柄剪刀的方法来打顶,解决了烟农急难愁盼的生产难题,技术理论和他的生产实践经验结合更是加快了雪茄生产技术进步的步伐。
在数字化转型结合雪茄生产过程中,黄如顺也没有找年纪大、快退休的理由来推脱。在他的积极联系沟通下,数字化成功应用在五夫雪茄大棚、晾房群。“快退休了也能搞数字化,现在我躺在床上也能手机遥控,别看我年级大了,带上老花镜手机玩的跟年轻人一样溜。”黄如顺就是这样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与探索精神,才让他无论烤烟还是雪茄,生产技术本领都过硬,得到了烟农的一致认可。每天的辛勤劳作让他的皮肤更加的黝黑,烟农都会打趣他:“黄师傅,你都快和你晾的雪茄一样黑了,干脆叫你黑师傅算了。”
图为雪茄烟叶打顶时节,黄如顺在五夫村温室大棚利用长柄剪刀演示雪茄烟叶打顶操作。陈亮供图
黄如顺入职20多年来,在面对身份角色改变,工作挑战改变的过程中,他用不变的热情、钻研、拼搏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时刻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诠释自己的职业追求和人生价值,以最佳状态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和履行职责。2024年是黄如顺工作的最后一个整年,他用践行初心使命,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精神,这也是他人生态度的表达。(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