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南省新宁县清江桥乡闲置的烤烟房内呈现一派忙碌景象,很多农户在此忙进忙出,这次烤房里散发出的不是烟叶的香味,而是阵阵红薯清香。在这乡村角落,独特的“资源再利用”正在悄然上演。原本在烤烟阶段才热火朝天的烤房,在烤烟工作结束后,并没有陷入闲置,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当地农民烤制红薯粉的理想场所。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烤房作为烟叶烘烤的主要调制工具,一年当中服务于烟叶烘烤的时长不足3个月,烤房使用周期短、闲置周期长、使用率低、使用周期阶段化的现象较为明显。经过深入调研与探索,结合当地丰富的红薯种植资源和传统的红薯粉制作工艺,新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与当地村委协商后,决定将闲置烤房提供给农民用于烤制红薯粉。红薯粉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但传统的自然晾晒方式受天气影响较大,品质难以保证,且生产效率低下。烤房的引入,为红薯粉的制作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红薯粉的制作要烘干水分,但是每年年底的时候,天气都不太好,自然晾晒时间长,往年我们晾晒红薯粉只能依赖好天气,正巧烤房闲着的,我就把红薯粉放在烤房里面烘干。”种植户把制作好的红薯粉丝搬进烤房,熟练地将其放在烤房架子上,均匀摊开,做好烘烤准备工作。
图为红薯粉烤房待烤
原本用于烤烟的空间被巧妙地重新布局,安装上了专业的红薯粉生产设备,包括沉淀槽、粉条成型机等。如今,在这些生产红薯粉的烤房里,每一道工序都严谨而精细。过滤后的红薯浆经过沉淀,得到洁白的淀粉,再将淀粉加水调和成合适的浓度,通过粉条成型机,一根根粗细均匀的红薯粉条缓缓流出,宛如银色的丝带。这些粉条随后被送入烘干房,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逐渐干燥,锁住了红薯的天然风味和营养成分。很快,当第一批红薯粉成功下线时,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
图为红薯粉烤前加工
烤房内温度、湿度可控,能够确保红薯粉在短时间内均匀受热,快速脱水干燥,不仅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还显著提升了红薯粉的品质与口感。而且,利用烤房烘干的红薯粉,色泽纯正、口感细腻、韧性十足,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获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为农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新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组织协调与技术支持作用。不仅为农民提供了烤房的使用场地,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红薯粉烤制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烤房的使用方法与技巧,确保红薯粉的质量与产量。同时,新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与市场对接,为农民拓宽红薯粉销售渠道,助力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图为红薯粉包装成品
在非烟叶烘烤季大力推进烤房资源循环使用,一年下来,使用周期能达到9个月,让农户在非烟叶烘烤季也能利用烤房带来额外收益,持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户经济效益,不断巩固“主业稳收、辅业增收”新格局,真正实现了“一房多用、一年多收”。
新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坚持用好用活闲置资源,通过持续做强主业、做优副业,加强闲置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了解基层的各项设备设施,科学利用育苗大棚种植果蔬,合理利用烤房烘烤农作物,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多元化经营,拓宽烟农增收渠道,促进烟农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新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认真做好闲置烤房的维护和管理,坚持“以棚养棚、以房养房、以机养机”,加强基础设施后续管护,确保设施持续发挥效益,做到物尽其用,并及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改善烟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烤烟房等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为乡村振兴添动力。(作者:丁洪、肖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