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走进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只见道路宽阔、街巷整洁、绿树成荫,清一色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展示着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崭新风貌。
日前,凤阳县烟草专卖局组织青年党员来到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家里,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党课活动。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见证者、亲历者,严金昌结合亲身经历,向凤阳烟草人讲述了小岗村一纸分田到户实行“大包干”的历史。
“农民有田有地、有牛有犁,却还是吃不饱饭,我们18户村民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才能干好农业生产吃饱肚子。”面对在场的党员们,严金昌回忆起了1978年12月的那个冬夜。
“最后,我们小岗生产队18个当家人,作出了‘分田到户’的决定,劳动产出‘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大家都凝神静听,只有严金昌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回响,“当时,为了明确责任共担风险,我们每个人都在一纸契约上立下‘军令状’,并按下了红手印。”
小岗村这18枚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直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乐曲写下了辉煌的第一乐章。
“‘大包干’的红手印,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小岗人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凤阳县烟草专卖局党组书记、局长、经理穆长跃说道,“严老,我们这次来,也是想向您汇报我们凤阳烟草对小岗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我们深挖‘大包干’红手印背后的故事,结合滁州烟草商业‘成长·行’企业文化,融合提炼出了‘红印·行’特色党建品牌,以此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
“‘红印·行’,具体是什么意思?”严金昌兴致勃勃地问。
“就是激励凤阳烟草全体党员感怀18个红手印的故事,感悟小岗精神,锐意推进改革。”穆长跃边说边掏出手机打开相册,“您看,这是我们在殷涧镇卸店村帮扶援建的农产品展示中心,能帮老乡们把山货卖往上海嘞!”接着,穆长跃又介绍了近年来凤阳烟草在多个乡村振兴帮扶点的工作情况。
严金昌频频点头,感慨道:“当年我们搞‘大包干’,是为了乡亲们能吃饱;现在党领导大家搞乡村振兴,是为了乡亲们能致富。这说明了国家的富强、时代的发展。”
“严老,时代发展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凤阳县烟草专卖局副经理黄辰接过话茬,“当前,滁州市烟草专卖局正深入落实烟草行业提升软实力战略部署,以‘小岗村·烟草历史文化综合体验馆’建设为载体,讲好地域文化历史,存史资政、向史而新。现在这个体验馆马上就动工了,等建成了,还想请您当顾问,讲讲改革开放初期凤阳一带的烟叶发展故事呢!”
严金昌连连叫好,说道:“当年凤阳可是全国重要的烟叶产区之一呢,这个义务讲解员,我一定当好!”
随着党课活动进行,在场的青年党员们在小岗故事感染下,纷纷主动发言,说青春、论志向、谈梦想。凤阳县烟草专卖局青年党员胡保健讲起了自己爱心助学的故事:“当得知那位困难学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也深刻体悟到‘共产党员’四个字的分量。”凤阳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青年党员周杨讲起了他在小岗村帮助零售户建设“金叶亭语”乡村振兴文旅终端的故事,“每当遇到困难,只要想到前辈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创造的历史,我就浑身充满了力量。”周杨说。
……
看着一个个朝气蓬勃、富有理想的青年党员,严金昌不住地点头称赞,不时与大家亲切交流:“我已经80多岁了,但我不觉得自己老,因为‘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是我的信念,也是对你们青年人的寄语。”
在小岗这片充满改革活力与历史底蕴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传递着先辈的精神火炬,书写着新的奋斗故事……
(滁州市烟草专卖局 卢卢 刘宇程 沈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