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慈意绵绵识“娘心”

2022年06月14日 13:55:17 中国城市报旷 达

椰林、海滩、百年荔枝树、冼太庙等景致,营造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这是我在广东茂名的一位朋友发来的一组当地风光照片。他曾邀请我于5月份到茂名游玩采风,但那时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自然无法成行,但这并不妨碍我先神游一番。

看着朋友照片里的冼太庙,我想起其纪念被周总理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谯国夫人)冼英。《隋书》里有《谯国夫人传》,但冼夫人的出生年仍为不详,有公元512年和522年两个说法。按照出生于公元522年的说法,今年就是冼夫人诞生1500年的纪念节点。

冼夫人在我国岭南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知名度很高,相关庙宇比比皆是,大概有2000多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晚唐诗人杜牧的这句名诗含有讥讽之意,但后人也可看作是一段史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杨贵妃喜欢的荔枝,是南海荔枝,出产于茂名高州电白,南海就是今天广州的番禺。当时的宠宦高力士,本名为冯元一,是冼夫人的六世孙。作为宫中宦官总管,高力士从家乡高州采购荔枝合乎情理。同时我们从这里看到的一个历史现象是,远在岭南粤西的高州,是在大唐有效管理范围内的。天宝年始于公元742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时,距冼夫人逝世已过去了150多年。当时北方临战乱、岭南却安定,这与南北朝末期岭南各族人民的民族、国家认同感强是分不开的。

冼夫人历经南朝梁、陈至隋三朝,最重要的贡献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她在梁朝时见诸于史的事迹是统一岭南俚族,忠于南朝的梁、陈政权,后来又接受隋朝的皇权统治。人们对南梁的了解大概是梁武帝萧衍礼佛的掌故,似乎透出一派江山安稳之感。但这个佞佛的梁武帝,实际上死于侯景之乱。从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的《哀江南赋》里,我们可以读出当时大盗移国、金陵瓦解、大树飘零、遍地豺虎的乱世之象。身处乱世之中,冼夫人依旧不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之志。值得思考的是,作为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冼夫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从何而来?

冼夫人成长的年代,南北朝虽然分治,但南朝宋齐梁陈政权实行的亦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国家观念仍然是秦汉以来的大一统观念。梁武帝在位48年,礼佛、佞佛,几次入寺院,要皇室赎身,但太学和国子学里教授的仍然是汉以来传承的儒家经典。即使后来在隋文帝时传世的《颜氏家训》,其作者颜之推也是在南朝梁时接受的教育,他的家训实际上也是对当时私学经验的总结。至于强调文以载道的《昭明文选》、宣扬文艺创作理论的《文心雕龙》,更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广深程度。我们可以想见,作为岭南贵族子弟的冼英,在高州接受类似于私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还是儒家思想。后来她与陈主陈霸先更是直接交往。陈霸先原是梁时交州司马,是儒家正统思想熏陶出来的官吏,后来做皇帝。因此,我们可以说,虽然冼夫人处于乱世,南朝也是玄学、佛教传播繁衍之地,但思想的根基还是儒家思想。冼夫人后来对子孙说:“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这个好心,应该就是忠于中华民族大一统国家的赤心和忠心,以及儒家思想中仁政的理念,奉行包容开放、厚德载物。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还是杜牧的诗句,以普遍景致、深邃迷离写南朝。但今天的人看南朝,似乎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历史事件中看到历史规律和逻辑,在历史人物身上感受中华文化的基因。一位《南方日报》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去东南亚采风,看到许多供奉冼夫人的庙宇,参拜的人不仅有华人华侨,还有当地的土族。泰国曼谷的正顺圣娘庙,参拜者络绎不绝,这其中还包括许多其他族裔。朋友发给我正顺圣娘庙的楹联:圣迹溯高凉安百越晏诸州功绩辉煌凭正气,庙宫镇网赐凌九霄朝活水香烟鼎盛兆中兴;横批是一片娘心。这“一片娘心”正是对冼夫人精神的概括。冼夫人是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美美与共、爱好和平、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象代言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岭南及东南亚民众。

想到这里,我似乎读懂了南北朝、读懂了冼夫人。仰望冼夫人远去的身影,我觉得她仿佛还活着,仍在海内外播撒爱意。

散布在东南亚相关庙宇里的冼夫人形象正在讲述中国故事,传道授业,助力构建人类文明。茂名的那位朋友告诉我,他们那里拍了一部电视剧《冼夫人传奇》,也许会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东南亚传播。我想,冼夫人一定会因此愈加受到欢迎,因为,她拥有一颗富有生命力的炽热“娘心”!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6月13日  第24 版)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越玥

冼英娘心唐朝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