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集团推动密封科技成为烟台市首家在创业板发行上市的国企。
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丰集团)是山东省烟台市首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现拥有132个权属企业,主要涵盖股权管理、产业投资、专业招商、产业园建设运营、金融贸易、市场化投资六大业务板块。2018年以来,国丰集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以此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改革质效和规模实力显著提升。公司已持有6户上市公司7只股票,总资产达到3300亿元、净资产1230亿元、国有权益371亿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204%、131%、202%,获境内双AAA主体信用评级、国际BBB+主体信用评级。
立足深化改革强党建确保企业行稳致远
作为烟台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国丰集团党委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在“三个维度”上实现深化融合,确保改革发展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公司治理能力和资本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获评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优秀发行人”和“产业债券优秀发行人”称号。
在完善治理体系上深化融合。完善党委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三位一体”及“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以党章为纲,制定《党委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工作规则》等11项重要制度,构建“1+11”法人治理制度体系。集团层面,设立董事会办公室,配备董事会秘书,建立外部董事沟通机制,在重大改革、资本运作等方面实现党委、董事会精准对接,确保国有资本向重点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集中。权属企业层面,区分直属企业、控股企业、合资企业等不同类型,出台《出资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将党管干部与董事会依法选聘经营管理者相统一,向出资企业委派党员董事、监事180余人次,参与出资企业重大事项决策,推动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转化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工作举措。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深化融合。坚持把党的建设融入“管资本”各领域,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领域取得系列改革成果。推动万华化学、泰和新材、冰轮环境成为全省目前仅有的3家国有整体上市公司,推动密封科技成为烟台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资本、技术和品牌优势,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升级、裂变发展。实施“51:49”混改模式,引入上海均和、瑞茂通、香港道生等民营头部企业,设立3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成立“国丰金贸”联合党支部,推动企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立首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发挥资本运作优势,推动北极星实施股权转让,促使长期困扰企业的改革难题得到有力解决,以党建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用“芯”推动国表产业全面升级。
在提升监督效能上深化融合。发挥党委统揽全局作用,推动出资人、纪检、审计、社会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大力推进清廉国丰建设。出台《关于建立“大监督”格局的实施方案》,建立企业内部6个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围绕党的建设、招标采购、资金使用等领域开展联合监督,建立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工作机制,强力推动问题整改成效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上线“三重一大”决策运行信息系统,实现“三重一大”事项全过程实时在线监督。践行“大合规”理念,构建“项目小组—投决会—经理层—党委会—董事会”防控机制,形成职能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范围上覆盖全业务、全流程的立体式合规风控网络。
立足投融服务强党建聚力培育产业链条
国丰集团党委立足产业投资主业,聚焦烟台“9+N”制造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一手高擎党建引领红旗,一手高举产业领军大旗,在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彰显产业投资“主力军”担当。
组织堡垒建在“链”上。依托境内和国际信用评级优势,发挥多渠道、低成本融资功能,出资近300亿元建设了裕龙石化、东方航天港、蓝色药谷等省市级重点产业园区,推行“双落地、四同步”工作法,坚持项目落地同时党建工作落地、园区建设同步规划阵地建设、招聘员工同步招收(发展)党员、组建管理团队同步考虑党组织书记人选、项目建成同步建立党组织,通过与园区入驻企业、施工单位等搭建党建联盟,推动项目对接、产投合作等取得新突破。建立“红色引擎·药鸣谷应”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开展“问题帮办、助企发展”活动,成功承载3个国家重大中试转化平台项目、1个省级实验室、40个研发与生产类项目。建立“初心引领·筑梦航天”东方航天港产业联盟,吸引入驻企业人才党组织关系落户产业园,引进李德仁院士工作站,签约落地产业项目15个,保障海上发射任务5次,发射卫星37颗,构建起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生态圈。
服务保障融在“链”上。围绕烟台市委组织部“红色链长制”部署要求,选派4名业务骨干到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产业链办公室,全力攻坚产业链培育。成立“党员突击队”,紧盯可行性研究、投资方案、资金回收等关键环节,促成了一批优质合作和价值投资,出资60亿元打造半导体、现代海洋、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项目,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在产业链上建立“纪检哨所”,围绕资金使用、工程招标、选人用人等,开展一系列接地气、瞄得准、成效好的监督和服务,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4份,推动签订补充协议5份,有力维护产业链健康发展。
招商赋能抓在“链”上。组建烟台首家国有招商公司,整合三个境外经济合作中心,设立三个境内经济合作中心,同步成立招商党支部,选聘和发展优秀党员到招商一线,建立组织牵头、党员示范、全员参与的招商模式,构建了包括产业投资服务生态圈、“区域+产业”网络布局、“国合招商圈”互联网平台的“一圈一网一平台”的国有产投、招商服务平台。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大力推进精准招商、资本招商、会议招商,与近百家头部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引入域外资金30多亿元,达成合作意向总规模100多亿元,走出了以投带引、招投联动的产业招引新路径。
立足人才支撑强党建有效汇聚发展动能
国丰集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树立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的导向,大力培养锻炼年轻干部,锻造忠诚、干净、担当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在“选育管用”中提升人才素质。遵循市场化原则、德才兼备标准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实现新进员工100%市场化招聘。集团总部员工控制在60人左右,平均年龄35岁,本科及以上占比96%,员工队伍整体呈现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特点。开设“国丰学堂·每周夜校”,与浙江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合作开设“金融人才研学班”,内容涵盖党建知识、投融业务等,打造懂党建、强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对标国企干部“20字”标准,通过竞争上岗、360°绩效考核和“德能勤绩廉”考察等,树立了“有为才有位”的鲜明用人导向,其中26名员工通过竞争上岗走上管理岗位,14名员工得到提拔重用,4人被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
在业务攻坚中彰显人才作用。开展“融投先锋+攻坚突破”活动,以党小组为载体,采取“1+3”工作法,即围绕1项攻坚业务,明确1名党员干部、组建1个攻坚小组、制定1套工作方案,加快推动市场化投融资等业务落地。融资小组打通境内外各类融资渠道,实现交易所、银行间两个公开市场主流品种全覆盖,累计融资400余亿元,多次发债创省内地市级企业发行利率新低。投资小组大力推进Pre-IPO(公司拟上市前一轮股权融资项目)投资,参与设立并购、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各类基金20余只,年均投资项目10余个,赋能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同步开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转融通等市场化业务,创造市场化收益4000万元,不断提高现金流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履行社会责任中锤炼人才作风。开展“党建+”志愿服务,在智慧楼宇、居民服务等方面完成“双报到”共建项目20余个,连续三年荣获“双报到”市级优秀团队。疫情期间,扛起防控责任,组织近百名青年职工成立抗疫先锋队,累计捐款捐物价值150余万元。开展“党建+乡村振兴”,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派驻“第一书记”等模式,配套120余万元帮扶资金,助力福山区杏山村、牟平区高陵镇、莱山区初家街道及朱塂堡村打造农业品牌。积极参与中西部协作,累计投入70余万元助推重庆巫山特色产业发展,在践行社会责任中彰显国丰集团使命担当。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7月17日 第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