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苍茫的太行山昂然挺立,连绵不绝。苍翠欲滴的草木深深扎根于层层叠叠的赭红山石上,如佳人精致面庞上的清秀眉发。山石间,奔腾的河水奏响激荡山林的交响曲,满载一路欢歌奔赴远方。掩映在这如诗如画山水之间的,是崭新秀美的林州城。
林州市原为林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是河南省辖县级市,由安阳市代管。林州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也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这里山水秀丽,境内的林虑山被誉为“北雄风光最胜处”,是世界闻名的滑翔基地。太行大峡谷风光旖旎,境内的石板岩小镇更是著名的写生基地,在这里诞生了无数精品画作。金秋时节,五彩缤纷的树叶将太行山点染得多姿多彩,遍布山林的柿子如火红的灯笼,将壮观的太行秋景装扮得更具魅力。山水、滑翔、索道、漂流、写生、休闲、运动……这些词汇交织在一起,共同勾勒出一个崭新而富有活力的新林州。
我出生在林州东部不远处的安阳县,距离林州仅有30分钟的车程。因为在林州黄华镇止方村有亲戚的缘故,我从小就经常去林州,对林州的景点更是如数家珍,也目睹了林州近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时候,逢年过节我都要跟着父母去止方村的姨姥姥家探亲。那时,家里还没有置办汽车,只能坐公交大巴前往。当时的马路还没有如今的这么顺畅方便,坐车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到达林州。那时候,姨姥姥家所在的止方村还是个贫困村,村里道路坑坑洼洼,房子也均以土坯和石板建成,破败不堪。走进姨姥姥家的屋内,为数不多的旧家具展示着家庭真实的生活状况,黝黑的墙壁、昏暗的光线、拥挤狭小的卧室,都在向人诉说着这里的落后与贫困。
走出止方村,来到附近太行山下的小镇上,我发现尽管这里山水秀美、景色宜人,但还是处处呈现出落后与寂寥——道路狭窄逼仄、崎岖不平,房屋古老残败、饱经沧桑,街道上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罕见年轻人的身影。整个小镇仿佛沉睡的老者,毫无朝气与活力,只有绵绵不绝的河水勉强为这里注入一丝生机。
18岁时,我从家乡考到东北上大学。远离了家乡,去林州的频率也低了很多,只有在寒暑假时,我才有机会去林州走走,看看壮阔的太行山,摸摸清凉的山河水。大学毕业后,有一次我去止方村时,惊讶地发现这里已上演了“山乡巨变”:原来残破不堪的老式民居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新修建的青砖白墙新民居;村里多了一条宽敞平坦的商业街,街边新开了许多商店;主路中间和两侧的花圃里,种满了矮牵牛、孔雀草、蔷薇花、紫薇花、月季花等各色花木,周边还被设置了反映民俗风情的特色雕塑;道路两侧的墙壁上随处可见以道德文明故事和民俗风情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将原来单调乏味的街景装点得艺术感十足……
前几日,家在平顶山的两个堂兄弟回老家探亲,我带着他们参观完安阳殷墟、曹操高陵后,便紧接着把他们带到了林州太行大峡谷。如今的林州已经是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以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天平山、太行屋脊等景点为核心的风景胜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驾车行驶在崭新的林州城里,只见干净美丽、宽阔敞亮的街道和时尚现代的建筑勾勒出城市的骨架,山水相依、亭台点染、鲜花怒放的美丽风景丰盈了城市的血脉,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市民构成了城市的灵魂。
参观完红旗渠后,我们驾车来到了石板岩小镇。镇子里,美轮美奂的现代建筑展现出独特的美学魅力,分布在河边的各具特色的美术馆、民宿、写生基地、美食城,迸发出蓬勃的文旅活力。当下,石板岩小镇以雄奇秀美的迷人景色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学子,其“中国画谷”的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这里的苍溪美术馆、太行山美术馆等高端美术馆每年都要承接数百次写生、展览活动,年均接纳百万人次,是名副其实的艺术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止方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发展迅猛,已经成为著名的网红村,其从贫困村转变为旅游村的先进事迹也屡次被多个主流媒体报道。姨姥姥如今在村上开了一家手工艺品商店,向游客出售花篮、帽子、秸秆画、围巾等手工制品。据姨姥姥讲,这些商品特别受游客欢迎,售出的速度已超过了她制作的速度。表舅在石板岩小镇上开了一家民宿,生意也十分火爆,节假日期间客房经常被住满。表舅告诉我,如今林州的影响力早已跨越国门走向世界,他就曾接待过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50多年前,林县人民“誓把河山重安排”,克服千难万险,修建成人工天河红旗渠(1960年2月开始动工,1969年7月全面完成),铸就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50多年后的今天,勤奋的林州人民奋斗不息,艰苦创业,将家乡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将偏远落后的山城建设成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这或许就是生生不息的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传承。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8月21日 第2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