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烟台高新区)主动顺应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破译城市治理新密码,着力构建有温度、可感受、能享有的社区服务供给体系,强化社区惠民便民安民功能,让居民在社区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奏响“美好高新·幸福家园”新乐章。
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多网并轨强化组织建设
以夯实堡垒为核心,完善社区组织架构。坚持组织体系、治理体系一体严密,成立小区党支部34个,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有效覆盖。建立健全社区“531”组织体系,形成“街道党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架构和“社区网格员—网格助理员—物业管家”三级工作机制,以“同心联动、同向发力、同质增效”为思路,共同织密社区服务群众“一张网”,最大程度实现网格融合、多效服务,凝聚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创新社区治理机制。依托12345服务热线问题线索,健全网格发现问题、社区牵头呼叫、红心联盟响应、协同共商处置工作机制,年平均处理居民各类建议、投诉3000余条,彻底打通“反映—解决”问题全链条闭环通道。探索设立居民议事小组,做到“小问题”物业当场办、“大问题”社区帮忙办、“难问题”街道协调办,保证各类问题解决在基层、调处
在一线。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推广“12345+10”网格员工作法,用好“一本通”、熟悉“两类人”、做好“三件事”、用好“四心态度”、做到“五提五知”、强化“十种能力”,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水平和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以优化服务为宗旨,搭建社区自治平台。建立“红心物业+党群服务驿站”的“双+”服务模式,有效提升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参与议事热情,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实现社区和物业服务企业为居民提供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建立“党建引领+社区总抓+服务先行+多方联动”的社区物业治理模式,构建“三融双议三制”工作机制,整合社区、物业、居民三方力量,凝聚治理合力。制定“小事网格议、大事联盟议”的议事协商制度,实行“星级服务评议机制”“双向履诺机制”“物业监督机制”,以党建引领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聚力融合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助力服务供给
整合资源优势,打造不同场景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居民融入社区、参与治理,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队伍100支,平均每个社区不少于12支社区社会组织队伍,备案人员2400余人,其中党员180余人,组建志愿者队伍24支,志愿服务人员600余人。营造“推门即享”的幸福生活场景,组织幸福集市20余次,开展免费维修、义诊等活动100余次,举办“四点半”课堂、悦龄学堂、老年大学等主题特色活动40余次。组织全区31个部门单位扎实开展社区“双报到”工作,高质量推动155个共驻共建项目逐一落地。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驻区单位联动常态化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80余次,打造社区长效服务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成立爱心商家联盟,发动40余家商户报名参与,涵盖餐饮、医疗卫生、养生康复、美容保健、教育培训、副食品零售等行业,充分发挥商户优势融入社区服务治理,加快推动社区服务模式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搭建起党建引领居民幸福生活的“连心桥”。
圈定服务区域,开展多种便民利民服务。设置社区党群服务驿站、工会驿站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为居民解答政策、业务咨询,坚持“一所多用”,主动为居民、新业态群体提供应急歇脚、避暑取暖等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向小区下沉,设立代办站8处,设置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关爱空巢老人、代缴生活费用等服务事项,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引进社区食堂等服务项目,常态化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拓展升级“15分钟便民生活圈”理念,主动对接驻区单位协商共享,精心打造可满足居民日常娱乐、休闲活动等需求的“生活服务带”38处,营造“推门即享”的幸福便利。健全文化、教育活动场所13处,新增公共服务场所875平方米,解决小区内外公共设施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
加强部门协同,逐级落实管理责任。将物业服务纳入社区日常监管体制,与“社区+商圈”众治模式相互融合。探索中海国际等大型社区治理路径,将网格化微治理引入商圈整治实践中来,聚焦安全、秩序、环境三大问题,成立金街整治专项工作组,持续开展商业街综合整治。坚持“执法一体”推进,加强与公安、综合执法、消防等部门的沟通联络,探索“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形成共治合力。同步开展普法、消防、应急等宣传培训活动,强化居民公共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2024年以来,累计解决居民实际问题1000余件。
全面聚焦居民需求多维赋能构筑共治平台
配强专业力量,实现有人能做。聚焦培训赋能、实践增能,依托社工室平台,定期组织业务培训8次,抓牢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58.2%。培育小区生活类、公益服务类志愿队伍96支,建立基于小区社会组织的互助服务机制、互助救济机制、互助合作机制。推行老党员、老干部到社区报到模式,退休不“褪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烟台市首个街道社工站作用,以社工站为载体,举办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与创新论坛,与周边高校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参与基层治理的新渠道、新路径,不断壮大基层治理工作力量。对定居区内的高精尖人才实行“面对面服务背靠背保障”,安排专人提供一对一服务,通过精细服务留住人才的同时,引导人才反哺社区。
创新治理机制,实现有方善做。开展社区治理“分沉”行动,全面排摸建立辖区党员、干部、居民代表、物业人员、社会组织、基干民兵、共建单位、群众骨干等人员底数清单,发挥各自优势为居民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推动治理重心下沉,形成居务政务分别发力、共同服务的良好局面。定期召开小区治理专项工作会议,分层分级处理小区治理事宜,聚焦民意收集、协商共治、问题分类化解,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社区民情恳谈、事务协调、工作听证、成效评议等制度为重点的协商共治机制,整合物业服务企业、驻辖区单位、报到党员等各类组织和力量,联合开展组团式、项目化服务。结合社会组织公益活动,加强志愿服务队、文体活动队、治安巡逻队等便民服务队的培育扶持,为居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丰富服务形式,实现有事可做。创新推行社区延伸服务工作制,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全面实施延时办理服务机制,解决上班族业务办理时间难题;针对弱势群体,实行“定制服务”和“上门服务”,通过代购物品、陪同就医、定期帮扶等,解决其生活所需;指导社区为居民办事提供“点单式”精准服务,推行24小时不打烊工作机制,及时解答、处置居民问题;建立“365值班室”轮班机制,第一时间掌握问题纠纷,及时疏解矛盾堵点,解决居民诉求,真正让服务更贴心;健全服务“双线”载体,将各物业企业负责人、物业相关工作人员纳入网格内,协助社区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社区和辖区物业企业在组织上双联动、在职责上双融合,双向发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10月28日 第2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