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解码暑期研学游市场新趋势:从小众目的地到“硬核”知识的“体验升级”

2025年08月04日 18:28:49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参加研学游项目的孩子在云南西双版纳体验手工画伞。

众信旅游供图

研学游体验中,老师使用教具给孩子们演示彩色丘陵地貌形成的过程。

学而思供图

蝉鸣盛夏,研学正热。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研学游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今夏亲子家庭出行的热门选择。

孩子们放下课本,走进自然与人文的广阔课堂——在秦岭深处追踪金丝猴的足迹,于敦煌石窟临摹千年壁画,到科技馆体验航天员训练项目……融合知识与体验的暑期实践正生动演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内涵。从自然探索到文化传承,从科技体验到非遗手作,研学游以其独特的“教育+旅游”模式,为孩子们的成长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全新窗口。

小众目的地崛起

与家长需求升级的双向奔赴

今年暑假,研学游市场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一批特色小众目的地凭借差异化资源强势突围。

携程数据显示,浙江丽水凭借古堰画乡的水墨意境及云和梯田的农耕智慧,周搜索量暴涨62%,成为自然美育新地标;广西崇左依托德天跨国瀑布的磅礴气势与明仕田园的喀斯特秘境,周热度提升16%,打造出边境生态课堂的独特IP;而山西大同更以云冈石窟的千年雕琢技艺和悬空寺的建筑奇迹,叠加深度研学活动,实现订单量周环比200%的惊人增长。

同时,研学游产品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据途牛预订数据,截至目前,亲子客群主导暑期研学游市场。热门研学游产品中,传统文化、自然科学、超级工程等主题的产品备受亲子家庭的青睐。其中贵州天眼、港珠澳大桥、西双版纳中科院热带植物园、文昌航天发射场等相关行程更受关注。

随着暑期研学游市场中小众目的地凭借差异化资源强势突围,以及研学产品在自然探索、非遗传承、科技体验等多个领域不断拓展边界,这一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实则是家长群体对研学游的需求正在悄然发生深刻变化。

众信旅游集团品牌公关部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家长在选择研学产品时,会着重根据自身孩子情况和需求去选择研学产品,比如提升语言,为游学作准备;提升某项专长,直观接触艺术、音乐、体育等主题;开阔眼界,参与社会课堂、交换课堂……可以看出家长的研学游需求更加多元,市场产品也在不断丰富。

此外,学而思科考负责人张丹结合对研学游市场的观察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当下,家长关注的焦点在于研究体验的真实性,最在意“是不是真研究”,而非“走过场”。

研学游用“知识含量+科学属性”

重构市场

市场需求的转向如同无形的指挥棒,让研学游产品迎来了脱胎换骨的蜕变。曾经走马观花式的打卡式研学渐次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带着鲜明标签的定制化课堂。

“新兴研学的特点是主题化鲜明、针对性强,聚焦某个领域或话题来组织研学活动。”海南省研学旅游协会秘书长、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谢祥项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意味着研学需求在不断深化,更加注重具体的知识含量和科学属性。

这种对主题化、知识含量与科学属性的强调,不仅勾勒出研学需求的升级路径,也为旅行社的产品研发指明了方向。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旅行社开始针对性地优化研学产品的设计逻辑,将这些核心诉求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打造策略。

李梦然介绍,当下,旅行社在打造国内研学产品方面,正围绕两大核心方向升级迭代:一方面强化目的地特色与日常学习的结合;另一方面深耕非遗传承与民俗体验场景,通过具体活动设计让研学更具沉浸感与教育价值。

从具体产品来看,众信旅游的桂林研学行程注重体验式成长,比如借助亲水瀑布开展夏日户外挑战,锻炼孩子的勇气与运动能力;通过浑水摸鱼、龙舟水战等趣味活动传递劳作乐趣;同时走进广西师范大学,设置穿学士服等特色体验环节,实现自然探索与文化感知的融合。云南线路则聚焦“贴心服务+文化浸润”,不仅提供托育管家服务解决家长带娃难题,更设计了扎染和白族三道茶制作、探秘东巴文字等文化体验,让孩子在互动中触摸民族文化。而“探秘古蜀—成都—三星堆”产品则以跨时空课堂为亮点,以三星堆青铜文明为起点,串联叠溪蚕丛起源与汶川当代记忆,通过角色扮演、水质检测试验、非遗手作等实践环节强化认知,再搭配暑期徒步、夜间星空课堂、藏羌歌舞互动等深度体验,全方位解读古蜀文化。

李梦然坦言:“其实,这些产品清晰展现出研学游跨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而家长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也逐年攀升,超过50%的研学人群表示愿意通过更多游学、研学体验再次选择同类产品。”

从“游中学”到“研中悟”

如何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当代教育理念百花齐放的时代浪潮中,研学游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重塑学习范式。这种知行合一的创新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藩篱,让知识在天地间自然生长。当孩子们亲手触摸历史的纹路,用脚步丈量自然的奥秘,世界这本厚重的教科书正以最生动的姿态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这不仅是教育方式的革新,更是一场让学习回归本真的深刻变革。

因此,如何平衡学与游的关系、让孩子在体验过程中同时收获知识性与趣味性,一直以来都是研学游发展过程中的“老生常谈”。

“研学游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是为了弥补学校教育中实践教育不足的短板,并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谢祥项称,研学游无论如何发展,都要符合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诉求,并强化实践的过程性和有效性。

为兼顾研学游产品中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张丹透露,学而思以“线上筑基+线下问题驱动”为核心,通过真实研究任务趣味化、抽象知识双线联动具象化实现二者的平衡。

张丹以新疆地质科考营为例,分享了学而思科考的经验。在知识性设计方面,线上先导课聚焦自然科学知识点,通过专家讲解铺垫基础;线下在地质场景中开展实地观测,采集样本、分析特征,验证线上所学原理,专业科研导师参与课程设计,引导孩子将观测数据与系统知识关联,感受研究的实际意义。在趣味性设计方面,线上设置知识问答,线下结合场景设计寻宝挑战,融合知识应用与趣味互动。比如赛里木湖夜间观测环节,联动线上知识铺垫,通过竞赛式体验深化孩子对天文知识的理解。

“我们的暑期研学产品会在像‘牛人专线’这类大众跟团游产品的基础上,增加自然探索、科技类场馆的参观体验内容,注重让孩子了解科技前沿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增强实操互动能力。”途牛国内产品负责人马德财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途牛“内蒙古+辉腾锡勒草原+响沙湾双飞5日研学团”恩格贝沙漠研学线路,就是亲子家庭在教练的带领下,于沙漠科学博物馆、地质馆中了解我国的科学治沙成果和经验技术,学习荒漠化治理知识,并尝试在沙漠里合力种植一棵树苗。

据了解,途牛自2024年开始还与东南大学共同帮扶推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结合南华县本地的野生菌资源、彝族刺绣文化、禄丰恐龙谷等内容,设计了农文旅融合的“云南楚雄+南华蘑幻童年7日研学营”,行程涵盖自然科普与特色文化体验。妙趣横生的实践课堂受到不少青少年群体的喜爱和欢迎。

除了内容与设计,张丹还强调了研学游产品安全与合规的重要性,称行程前会公示《安全手册》、配备保险;行程中则会通过家长群实时同步活动画面,以消除信息差。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04日第24版)


责任编辑:越玥

暑期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