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在丰收。立秋过后,秋季庄稼陆续成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在广阔的田野里,收割机往来穿梭,农机手取代“老少弯腰”的劳动者,唱起了丰收“主角戏”,不仅加快农作物收割速度,更让农业生产更高效。
秋收关乎国家“粮袋子”、农民“钱袋子”,农机运输是保障秋收的关键一环。近期,各地交通运输、农业农村部门合力提高跨区作业证办理效率,随到随办、高效发放;高速公路开通“绿色通道”,农机运输一证在手、畅通无阻。
辽宁省连续发生强降雨,造成多地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急需收割机抢收。8月29日至9月1日,本报记者从北京市前往江苏省东海县平明镇,跟随货车司机赶赴辽宁省盘锦市,沿途记录交通人服务秋收、保障农机运输的一线故事。
随到随办半小时办好跨区作业证
8月30日10时,记者到达东海县平明镇,与货车司机周磊会合。“这次去辽宁比较突然,我们准备工作还差一些,不好意思,还要等一等。”货车司机周磊一边说,一边拉着记者到家中休息。
“往年,我们都是10月去辽宁收割玉米。今年,辽宁部分地区受灾,有些地区种植的玉米被雨水浸泡,如果不能及时收割,农户就要面临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8月中旬,我们了解到辽宁急需玉米收割机,就立刻从重庆返回家中,为去辽宁收割玉米做准备。”周磊说。
“这次回家,我和同行货车司机又买了3辆全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非常适合辽宁玉米收割的需求。”周磊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夫妻俩和其他几人搭伙收割,一共经营着6辆货车和6辆收割机。他们既是货车司机,也是农机手,要下地收割农作物。他的妻子张玉芬内柔外刚,无论开车还是收割,都是一把好手。另外3位师傅中,张燕和张伟也是夫妻,都办事干练;张浩话不多,干起活来干净利落。
农作物收割讲究时效性,农机出勤率要求高。“每年去辽宁,我们都要在家准备差不多半个月时间才出发,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全方位检修收割机,让车辆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段时间,辽宁急需玉米收割机,我们把准备时间压缩了一半。”周磊说。
一方面要对3辆既有收割机进行检修、更换割台,另一方面还要检查3辆新购收割机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办理跨区作业证。
“既有车辆检修,对我们来说是轻车熟路,回家后很快就准备好了。新车购买、测试功能、办证,看起来很繁琐,其实也很快。比如跨区作业证,我是在东海县农业农村局办理,从提交材料到发证,也就用了半个小时,快得很。”周磊说。
8月30日18时,经过充分的准备,3辆货车载着收割机,带着加盖了“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东海县农业农村局”红色印章的跨区作业证,从东海县平明镇出发了。
车队从平明收费站驶入连霍高速公路,计划经沈海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秦滨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最终到达辽宁盘锦。
服务区夜宿货车驾驶室醒来抖擞精神再出发
货车司机常年以车为家、与路为伴,途中吃饭、停车、休息都是难题。
出发前,记者心想走哪吃哪住哪,连桶泡面都没有买。车队行驶两个小时后决定就近选择服务区休息、吃饭。8月30日20时许,车队到达长深高速公路江苏沙河服务区。没曾想,记者跟车采访第一站就计划落空,沙河服务区餐厅已快要打烊,没能吃到热乎可口的米饭套餐。
这时,师傅们拿出自备的美味,有“妈妈牌”辣椒酱、煎饼、鸭腿、大葱、冰镇汽水……周磊把辣椒酱均匀地刷到煎饼上,加上火腿肠和大葱,卷起来吃得津津有味,“韩记者,煎饼有点硬,慢点吃,别噎着。这东西吃起来有点费牙,但顶饱!”
周磊多年来开着货车走南闯北,休息间隙,他谈到了近年来的出行变化。他说,感受最深的是“好政策越来越多”。“几年前,我们夜间行车时常会遇到服务区停满车,就不得不驶出收费站寻找落脚点。近几年,货车专用停车位越来越多,服务区基本都有地方停,让我们能安心休息好。”周磊说。
当天22时,车队到达长深高速公路山东临朐服务区,准备在此夜宿。记者在服务区内没找到客房,美美睡一觉、冲个热水澡的愿望又破灭了。
张浩一边收拾驾驶室,一边说道:“今晚,咱辆在车里对付一晚。住服务区里的宾馆,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以前,我们晚上休息都保持高度警惕,就怕丢油、丢货物。现在,服务区的设施和管理都很完善,停车区有监控,保安不时巡逻巡查,让我们能放心停。”周磊说。
经过一夜休整,8月31日7时,车队重新上路。记者和张浩在一辆货车上。谈及货车司机这份工作的意义,张浩说:“这份工作很简单,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把货物安全送达目的地,时效性和安全性缺一不可。”
途中,车队每隔3个半小时就要寻找服务区休息半个小时。张浩告诉记者,政策规定,货车司机连续驾驶4小时后,就必须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很多人不理解,但我认为安全是第一位的,平日里有太多因疲劳驾驶造成的悲剧。”
张浩驾驶的货车行车记录仪不时发出提醒:“您即将超速,请减速行驶”“您的行驶速度已恢复正常”。张浩告诉记者,当车辆时速接近100公里时,行车记录仪就会提醒减速,防止车辆超速行驶。听到提示音后,他就会及时降低车速。
当车辆行驶至京哈高速公路时,记者发现车辆时速保持在80公里以下。“行车途中,我们还要时刻注意高速公路标识,有些地方会限速。目前,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正处于改扩建阶段,限速80公里。”张浩始终认为,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农机安全运输,农机手才能踏踏实实多收粮、多挣钱。
高效查验5分钟通过收费站
9月1日21时,历经27个小时、1100公里的奔波,行经5省份,车队终于到达目的地——辽宁省盘锦北收费站。查验跨区作业证、驾驶操作证、行驶证……不到5分钟,车辆就通过了盘锦北收费站。
“我们熟练掌握减免尺度和合法装载的认定标准,坚持应免尽免,做到政策执行规范化,努力缩短农机运输车辆查验和通行时间,打通农机运输‘最后一公里’,为秋收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盘锦北收费站相关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近期,各地全力保障农机运输优先通行,在各收费站增加农机运输车辆“绿色通道”、在服务区划定专用停车位,为奔波在路上的货车司机和农机手增添一份温暖。山东高速烟台发展有限公司设立42个便民服务站,为跨区农机运输车辆提供应急维修、路线指引等服务;湖北交投开辟“绿色通道”,主动对接农机部门强化沟通协调,实现通行效率“加速度”。
经过漫长的旅途,记者和师傅们逐渐熟悉起来。在即将分别之时,师傅们再次打开了话匣,憧憬起自己美好的未来。
周磊告诉记者,未来几个月,他们将在东北三省持续收割玉米,“12月,收完黑龙江最后一茬玉米,我们就回家了。如果收益不错,我们就在家过完年,再去南方收水稻。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我们越来越有干劲,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今年会是一个丰收年。”
在出发前、途中,记者总能看到张燕和女儿通过手机视频通话,女儿不断叮嘱张燕开车要注意安全,她则一直嘱咐女儿在家好好吃饭。“干我们这一行,最亏欠的就是家人,每次出去都是100多天,上不能孝敬老人,下不能抚育孩子。回家以后,我一定要陪家人出去逛逛。”张燕说。
为了省钱,一桶泡面就是一顿饭,一年只有几套衣服。张浩告诉记者,他从业多年,见证了货运行业的起起落落,经历过行情好的时候,也有过困难时期。对他而言,开车不只是一份工作,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面对暂时的困难,他说自己不会退缩,“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从北京出发到江苏东海,再跟车到达辽宁盘锦,记者两天跟车采访,行经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早已疲惫不堪。然而,5位货车司机第二天早上又将奔赴田间地头,开启为期3个多月的东北秋收之旅,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短评
安全和服务都要抓好
秋粮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5%,全力保障秋粮生产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挖掘粮食机收减损潜力。眼下,我国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大面积收割在即,农机跨区安全高效运输关系到秋粮“丰收到手”。
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货车司机持有跨区作业证就可以免收车辆通行费。但有些地方在宣传农机安全运输政策法规时,宣传力度和覆盖面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一些司机形成了农机运输车辆“无条件免费”,即使超限、超载也能“畅通无阻”的印象。
保障粮食安全很重要,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同样也非常重要。相关部门应采取更加柔性的方法、更加精细的管理举措,兼顾解决好两大保障问题。例如,河南对持有“跨区作业证”的农机运输车辆一律免费快速放行,对没有携带“跨区作业证”的农机运输车辆,实行“容缺办理、免费快速放行”;山东对车货总重或外廓尺寸超限的农机运输车辆,引导其依法办理大件运输许可,优先办理、高效审批,保障便捷通行。
农机跨区通行,既要强化安全意识也要优化服务保障。近期,多地发生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不少地方细化管理保障措施,不仅为货车司机和农机手送上饮用水、毛巾等物资,还积极提供天气预报、机械维修等服务,让农机在农业生产和应急抢收中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
今年以来,不少农机手通过“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有效提高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与此同时,农机跨区作业也面临“散机”无序流动的问题。鉴于此,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还应主动做好跨区作业农机运输供需对接,为农机跨区作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