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网上买菜“买”来“贷款”,不是福利是陷阱

2021年01月29日 21:54:37 中国城市网李静雯

据媒体报道,有互联网卖菜平台的用户称,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授信付款服务,该平台客服表示,“逾期记录会在个人征信中体现,逾期可能会影响其他渠道申请贷款的审核,不过具体要详细咨询对方放款机构”。该用户在投诉时还得到平台回复:“这是对优质客户的默认服务。”

此条消息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许多网友均表示曾遇到过这样的“套路”,也有网友称,自己在使用共享单车时“连1.5元的车费都要让我开通信用贷款支付”。

图片来源:用户微博

无论买菜还是骑共享单车,产生的费用都属于“小额消费”,一般来说并不需要用户进行借贷操作。但一些平台时常会以首次使用享有优惠来吸引用户,促使用户选择“消费贷”的方式来结算,而且不需要复杂的操作,用户稍不留神就会轻易掉入平台的“陷阱”。且详细的借贷合同常常被放在页面中相对隐蔽的位置,不仅字号偏小,也没有明显的标识,消费者稍不注意,就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贷款”。

近几年,消费贷发展迅猛,不少互联网平台纷纷转型,开展相关业务,这恰恰说明消费贷服务有利可图。虽然消费贷通常提供一定免息期,但超过了免息期或者分期支付则需要额外支付费用。如果在账单到期之后用户没有将自己所使用的金额还上,轻则影响用户在这一平台上的正常使用,重则影响到用户的个人征信。

图片源自网络

一些平台在推广网贷产品时,缺乏明确的风险提示,还会给类似产品安上各类名号,让人难以辨认。部分用户莫名开通网贷服务,实际上并不是真实意愿的表达。从根本上来说,部分平台这种一味追求利益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也侵犯了消费者的财产权和征信权利。

大量“被贷款”的案例,暴露了部分网贷平台缺乏监管的问题。对此,相关部门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关有必要介入干预,积极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并对有意诱导消费者、掩盖借贷本质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监管部门也应当积极推动平台整改,完善网贷签约程序,减少误开通的状况。此外,也应当加大相关方面的宣传力度,警示消费者擦亮眼睛,在消费下单时多留心,避免误操作、误贷款。

消费者在网上买菜或点外卖,却稀里糊涂地“买”来了“贷款”。一些平台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以打折、满减的形式宣传网贷产品本没有错,但不应当以诱导的形式引消费者“入套”。只有规范相关平台的发展,才能使得互联网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让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静雯

热点新闻

多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环球热点)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闻推荐

文化和旅游部:游戏游艺设备不得宣扬赌博内容

人民网

贵州A级景区面向全国游客五折开放 优惠持续90天

贵州日报

严厉查处黑导 挤压非法“一日游”生存空间

北青网

北京A级景区垃圾分类难在哪 认知是关键

北京商报

九寨沟旅游环线厕所乱象:基本没有干净免费的公厕

光明日报

新疆旅游厕所融进景区“量”“质”齐升

新疆日报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投诉中心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