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

线上教学触发教育变革,人大代表建议设立"云中大学"

2020年05月22日 10:37:13 科技日报 张晔

截至4月3日,我国实施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共计1454所,95万余名教师开设了94.2万门、713.3万门次在线课程,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

“这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学习革命’的深入推进,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首次探索”,5月21日,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向科技日报记者报出了一连串最近几个月我国高等院校线上教学的数据。

熊思东说,这几个月的实践证明,“教育+智能信息技术”不仅是应急之举,它正逐渐成为一种教育新常态,突破了教育固有的时空、资源、身份等限制,催生高等教育形态从传统的“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群学生”转变为“一张网络、一个终端、成千上万学生、学校老师任挑选”,实现了“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行进在“上好学”的路上。这一教育新形态正深刻地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以及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习惯等。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受访者提供

但是,在高等教育新形态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观念与理论、制度与治理、生存与竞争、安全与隐私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和挑战。

“我们要依靠智能信息技术重塑高等教育新形态,相关部门应出台建设‘云中大学’的指导性意见。”熊思东说,要充分利用 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智能技术,建设与传统物理形态大学相对应的“云中大学”,实现物理大学和云中大学双轮驱动,探索构建线上、线下和实践各占三分之一的“333”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学习时空无边界、知识体系无断档、师生互动无间隙、虚实切换无压力、精准管理无死角的高等教育新形态。

同时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对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教育“十四五”规划,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助推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实施,发挥现代智能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更大程度的开放与交互,提升决策水平。

熊思东说,智能信息技术的引入,是要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和探索高等教育治理新机制。依靠智能信息技术制定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立既相对统一、又分类指导的学术标准和评价体系,促进高校之间深度合作与交流。同时,在中国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的基础上,争取让更多国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上屏、开放、共享。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推动精准育人、精准管理、精准服务和精准评价,构建政府、学校、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机制。

“最终的目的就是引导高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把‘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千年前的教育思想变为现实,把学生培养好,让人才发展好。”熊思东如是说。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余秋池

高等教育 教育 高校 形态 智能

热点新闻

物流畅通助力复工复产

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文化和旅游部:游戏游艺设备不得宣扬赌博内容

人民网

贵州A级景区面向全国游客五折开放 优惠持续90天

贵州日报

严厉查处黑导 挤压非法“一日游”生存空间

北青网

北京A级景区垃圾分类难在哪 认知是关键

北京商报

九寨沟旅游环线厕所乱象:基本没有干净免费的公厕

光明日报

新疆旅游厕所融进景区“量”“质”齐升

新疆日报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投诉中心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